5萬中國兒童被外國人領養 80%領養家庭來自美國

自1992年中國頒布《收養法》以來,合法收養中國兒童的外國人越來越多。一個外國母親說:「與其再給這個世界增加一個小孩,不如愛一個已經存在而且渴望家庭的小孩。」

  根據《收養法》的規定,外國收養人一次在中國只能收養一名子女(被收養人是雙胞胎或生活在同一福利機構的兄弟姐妹除外),在華已經收養了一名子女的外國收養人如果還想再收養中國兒童,原則上應在第一次收養一年後,再提出收養申請並重新提交證明材料;單身外國收養人如符合中國《收養法》規定的收養條件,也可以在華收養子女。但是,《收養法》規定,從「收養應當有利於被收養的未成年人的撫養、成長」的原則出發,被收養兒童最好能生活在有雙親的、健全的收養家庭中。1996年成立的中國收養中心(CCAA)是中國惟一可以辦理涉外收養的社會公益性福利機構。

  有關人士指出,中國《收養法》與國際法規接軌以後,收養中國孩子的外國家庭還將繼續增多,而且收養範圍將更加廣泛。據美國官方的統計資料顯示,從1989年到2003年,單是美國家庭就收養了4萬餘名中國孩子。

  除美國以外,中國收養中心還向丹麥、芬蘭、西班牙、法國、瑞典、冰島、愛爾蘭、荷蘭、挪威、紐西蘭、英國、加拿大、比利時和澳大利亞14個國家開放。加拿大移民部門的數據顯示,2001年和2002年,加拿大人收養的中國兒童人數分別為618名和771名,數量遠遠超過排在第二位的俄羅斯兒童的數量。法國外交部數據顯示,2002年法國人共收養了210名中國兒童。

  中國的兒童福利機構對涉外收養持積極態度,因為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福利院的收養壓力。據瞭解,目前國內參與涉外收養的福利院有200多家,包括廣東、廣西、湖南、湖北等地。其中,廣東省開展跨國兒童收養業務的福利機構達 37個。廣東佛山市福利院的一位工作人員說,福利院無法代替家庭環境,而後者對兒童的成長極為重要。涉外收養在減輕福利院負擔的同時,也讓部分孩子獲得了家庭溫暖,這大大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人格發展。

  此外,中國收養中心還出臺了《委託收養組織為病殘兒童和大齡兒童尋找收養家庭的實施辦法》,參與的外國收養機構已由當初的6家增加到目前的20多家。與以前相比,外國收養人已開始關注中國殘疾兒童和大齡兒童,許多外國人表示,他們願意收養有特殊需要的兒童,如失明、肢殘、患心臟病等的兒童。

  帶著孩子到中國尋根

  收養中國孩子的外國父母,不論是在日常生活習慣方面,還是在子女的教育方面,都非常注重他們的孩子同中國的聯繫。比如,到了春節、端午、中秋這樣的中國傳統節日,美國養父母都會帶著他們的孩子到美國各地的「中國城」,去參加一些當地華僑華人或中資機構舉辦的慶祝活動。他們擔心孩子忘記中國,還要求孩子學說漢語、學寫漢字,甚至他們自己也在學習中文。

  收養中國孩子的熱潮還帶動了美國的「中國文化熱」和「中國熱」。不僅是收養中國孩子的家庭,其他的美國人如今也越來越喜愛中國文化,越來越關注中國。

  外國養父母們不僅在本土培養孩子們的中國意識,他們還經常利用假期帶著孩子到中國尋根。1997年,美國人詹森太太收養了中國廣西柳州的一個被遺棄的小姑娘海倫。為了幫助海倫尋找生母,2004年,詹森太太帶著海倫踏上了回鄉的路。海倫對這次旅行非常期待,她說:「我激動得好幾個晚上都睡不著覺。」

  像詹森太太這樣的外國友人還有許多,他們不僅沒有向孩子隱瞞真相,還主動定期地帶著孩子回到中國,讓他們更多地認識自己的祖籍國,更緊密地貼近中華文化。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