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德國駐華記者的"中國詞典": 矛盾,小資,紅塔山...

矛盾、小資、紅塔山……
  
  德國《南德意志報》原駐華記者凱.施特里特瑪特近日撰寫了一本《中國說明書》,對當代中國最流行最時髦的概念、現象和事物,以名詞解釋的形式作出極具個性化的解讀。這些概念和現象有矛盾、名片、麻將、運動、飲食男女、京罵、素質、宣傳、勞模、小資、同志……下面就讓我們通過部分精選「詞條」,管窺一個駐華記者視角裡的中國萬象。
  
  矛盾
  
  「矛盾」的典故源自一則中國古代寓言,但是後人早就將其發揚光大。中國令人迷惘,在中國你會同時發現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昨日和明天,農民的貧困和百萬富翁的奢侈、天才的實用主義和僵化的教條主義、繁榮和墮落、腐敗和英雄。你無法確定到底哪一個才是真正的中國。理解中國不是簡單的事,為了避免誤解,我的建議是:不要輕信任何人對中國的簡單解釋---無論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對中國沒有簡單的解釋,如果有,那只是出於懶惰。人們特別是西方人總喜歡為事物下一個籠統的結論。有人說中國是世界的未來,有人說不是。對於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論點,人們都能找出一大堆論據。但這些結論與真相的距離令人想起盲人摸象的故事。如果你已摸到了中國的尾巴,請繼續摸下去而不要急著下結論,因為讓你驚奇的新發現還會有很多。這正是這個國家的美妙之處。
  
  名片
  
  在中國,許多人都出生過兩次:一次是老媽給的,一次是名片上印的。沒有名片的人簡直不能稱其為人,除了「老外」和「農民」。特別是對官員和商人,名片就像腋下夾的公文包、手機鈴響奏起的理查德.克萊德曼鋼琴曲,還有無時不在的呼吸一般重要,而且一有機會就要大發特發。為禮貌起見,遞交名片應雙手共舉,卡片夾在大拇指和食指之間。名分的背後是等級和秩序、規範和準則。如此一來,頭銜通常比姓名還要重要,一張名片印上六七個官銜和職位也就不足為奇了。
  
  小資
  
  「小資」在中國從前是貶義詞。毛澤東曾說過:「小資產階級的尾巴還沒有完全割乾淨。」因此「小資」是革命者的眼中釘,肉中刺。但這個詞隨著中國社會的變革而發生了令人驚奇的語義轉移。「小資」和「小資情調」在當今中國的城市年輕人中,不僅值得熱烈追捧,而且簡直就是「酷」和「浪漫」的代名詞。北京的 「小資」通常都喝卡布其諾(咖啡一種),說洋涇浜英語,看「真正」的電影(文藝片),聽「真正」的音樂(諾拉.瓊斯),讀「真正」的書(米蘭.昆德拉)。在因特網上流傳各種測試,人們可能自我檢驗是否已躋身「小資」之列。按照網上的說法,「真小資」喝礦泉水而不是可樂,喜歡裸睡,臥室裡有一個至少擺滿30 瓶紅酒的架子。他們從不穿淺色褲子,會不經意但有效地炫耀自己的外語水平:「對不起,我想不起這個詞中文怎麼說。」當代中國的「小資」與其說是一種社會階層劃分,不如是一種生活態度,代表了新興個人主義和消費主義的一種潮流。但在他們身上並沒有摒除「小資產階級」傳統的軟弱性,「小資」群體永遠走不出自己的那一方世界,他們缺乏勇氣。「小」仍一如既往是他們的稟性。「小資」精神是一切革命的敵人,毛澤東在這一點上是對的。但無論如何,「小資」也在通過這種方式改變中國。
  
  紅塔山
  
  一種香菸牌子,出自中國西南省份雲南,曾連續7年被評為中國最有價值的品牌。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菸草市場,據稱中國有3.5億煙民,其中95%是男性。迄今為止仍是國產品牌佔據絕對市場優勢,最著名的除「紅塔山」外,還有「中華」、「小熊貓」等,而後者是中國前領導人鄧小平的至愛。吸菸在中國不僅是個人嗜好,還是一種社會交際方式。人與人交往經常是手還沒握,一支香菸已經遞上。中國政府認識到吸菸的危害,正掀起全民戒菸運動。但這並不容易,因為菸草工業仍是國家稅收和重要支柱之一,而且涉及7000萬人的就業。中國的香菸價格差別極大,讓普通人不敢問津者有,每包到1元的廉價品更多。但所有的品牌都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傳統的比如「紅雙喜」,新興的則有叫「香格里拉」和「偉哥」的。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