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震驚世界的黑鏡頭(組圖)

 2005-07-17 19:5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烏 干 達 干 旱

  一個烏干達孩子的手放在一隻與它對比鮮明的傳教士的手中,孩子的手彷彿像一隻瘦弱的小鳥的爪子或是從考古地帶挖出的化石之類的東西。背景的那隻手屬於一位修養極好的奉獻於人類事業的西方傳教士。這些來自非洲的照片和文章很快引起人們對干涉行動是否正確這一難於對付的道德問題的思考。

  像這張照片,比任何解釋都更有力量,表現出社會不平等的罪惡和發達國家的自我譴責,反映人人伸出一雙援助之手的深遠意義。

  一位飢餓的小孩在FAO設立的難民營裡輸液

  1985年,衣索比亞,塞巴斯蒂奧.薩爾加多(巴西)

  雖然經過編輯的反映人類苦難的圖片有成千上萬張,但沒有一張能像這一張照片一樣在半夜四點驚醒你的惡夢。當我們看到這些圖片時,我們的大腦卻會因為承載不了這麼多的難忘的圖景而變得一片空白。

  街頭死刑

  南越警官阮隆上尉在未經任何審判的情況下,突然撥出手槍在大街上殺死了一名越南X人。

  這初看起來像一張新聞圖片,然而,這張照片有著比新聞照片更嚴肅得多的思想性,它涉及到一個對於法律思想的嚴肅反思:警官有無權力在未確認(未審判)的情況下擊斃嫌疑犯?

  這幅照片很快就成為越南題材的最著名的一張照片。照片發表後,阮隆被免職,後來移民到美國在弗吉尼亞開了一家比薩餅店,但他卻怎麼也擺脫不掉狼籍的聲名,因為很多人都熟悉他的面孔,所以不斷接到電話中的辱罵和恫嚇。

  印第安納馬里恩私刑現場

  兩名黑人被人們從位於印第安納州馬里恩的格蘭德國家監獄中帶了出來,絞死在了公共廣場的一棵樹上。他們被指控謀殺了23歲的克羅德.底特爾並襲擊了他的女友-19歲的瑪麗.苞爾。

  人們像過節一樣熱鬧,帶著歡快的心情看著兩個黑人被吊死。

  第三名黑人,16歲的詹姆士.卡梅倫也被帶到私自處死嫌犯的現場。他看到了他的兩名朋友被謀殺,但卻逃脫了他們的命運。卡梅倫後來成為位於密爾沃基的黑人毀滅紀念館的創建者和領導人。

  歡迎到密西西比來

  上圖:為詹姆斯中第一槍的情景。

  下圖:當詹姆斯痛苦地爬向路邊,路邊的人接著向他開了60槍!詹姆斯倒在血泊中。

  1966年6月6日,美國密西西比大學第一位黑X學畢業生詹姆斯.梅雷迪斯為了喚醒黑人民眾行使自己的投票權利,打消黑人在生活和旅行中的恐怖心理,從田納西州的孟菲斯出發,不帶武器,進行一次返回家鄉密西西比的傑克遜市的長途跋涉。

  這次遠走,要經過密西西比州中最為偏僻、種族歧視最嚴重的一些地區,行程共計220英里。

  一個悶熱的下午,當他走在51號公路上時,突然一聲槍響,路邊叢林中有人叫喊「我只要詹姆斯.梅雷迪斯!」隨之梅雷迪斯身上連中60枚短槍子彈,跌倒在地。在他被送進醫院後,包括美國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在內的18000人最後完成了這次進軍。

  希特勒跳起了吉格舞

  希特勒來到一戰中德軍投降的地方來接受法國的投降。希特勒得意忘形,高興地跳起了吉格舞。

  愛滋病在美國

  幅作品,揭示了愛滋病這種新聞界輪番報導的疾病的面貌。它是一組系列照片中的一幅。這些照片描繪了同性戀者、異性戀者、兒童、使用靜脈注射藥物的人以及醫學研究人員、護士。其中有些人忍受著愛滋病的折磨,另外一些人在其他方面與此病毒有關。他們的照片一起構成令人難忘的記錄。

  在家中的屠殺

  這張由丹.麥克庫林於1964年在塞普勒斯衝突中拍攝的照片裡,一位陷入悲痛的婦女剛回到她被害的丈夫旁。幾乎照片上所捕捉到的難以忍受的悲痛將永遠存在下去。這幅照片表明瞭個體死亡的悲劇,人們深深地被它打動了。

  這幅照片說明瞭:戰爭帶來的恐懼是迅速的和無可逃避的。

  好警察

  大哥哥似的警察彎下腰對小孩說:「小心爆竹會傷著你」。後來,這個警察升任副總管。

  當《華盛頓新聞》發表這張照片後,許多讀者被感動了,要求《生活》雜誌再版這幅照片。「我們感到它會吸引美國人的注意力。」...「值得獎勵」...。是的,這幅照片贏得了普利策獎。

  西布倫巴以衝突

  1997年4月9日,由於巴以和平進程受挫,西布倫的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再一次發生了衝突。

  一群巴勒斯坦人向以色列士兵投擲石塊,兩名以色列士兵退至牆後,躲避投擲物,同時向這群巴勒斯坦人開槍,前面的巴勒斯坦人已被擊中。

  踢警察屁股

  個遊行者隔著國境線踢了警察屁股一腳,而東德警察卻無可奈何,因為他不能衝過國境線抓人。

  一個由六個歐洲國家的13名12歲的孩子組成的兒童評委會選出這張照片,授予特別獎。

  誰敢支持曼德拉

  1994年4月底,南非舉行歷史上首次不分種族的全民大選,南非全民大選的舉行標誌著342年白人統治的結束和種族隔離制度的終結。大選前,南非一直是種族隔離最徹底的地區,對黑人來說,這個國家也是最黑暗的國家,他們的反抗一直被白人政權所殘酷鎮壓。

  上圖:南非卡普城的阿色龍地區,警察正在用皮鞭驅趕聚集在納爾遜.曼德拉被監禁的波斯莫監獄門口的示威人群。

  12歲的火箭筒手

  柬埔寨戰爭爆發初期,政變上臺的朗諾組成的軍隊首先攻進了越南,以消滅越共的名義大批屠殺越南人民。在許多觀察家看來,當時對柬埔寨人犯下的最大錯誤,就是竟然相信這隻隊伍是正義的(此時沒有人清楚這支軍隊的惡行)。

  柬埔寨軍隊開始了一個又一個迅速行動。士兵們赤著腳,坐在許多大客車裡。其中很多人都很年輕。因為12歲的男孩走在大街上便會被劫走,然後被訓練三天並配給最新式的美國武器。他們能勇敢戰鬥。但軍官們非常專橫,他們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謀略對付這場戰爭。

  大批使用兒童戰士就是從這場戰爭開始的。由於已查明目前總共有30萬兒童被迫參與各類戰爭,1998年,聯合國安理會討論了有關禁止兒童參戰的決議。

  拍攝這幅照片的蘇.威士納在1975年死於柬埔寨內部清洗運動中

  原子彈的故事

  一名被嚴重燒傷的女學生。她的面部特徵幾乎全被原子彈的熱量熔化了,現在正仰面躺在廣島紅十字醫院的一個草墊上,四天後因傷而死。

  對核試驗的控訴

  一個面色凝重而堅定的母親將已成為核試驗犧牲品的兒子緊緊抱在懷裡。由於前蘇聯地區長期的核試驗,這個一生下來就變成畸形的男人那絕望和恐怖的表情是人類的一場惡夢。上圖中頭大如斗的怪物,就是對人類歇斯底里核瘋狂最憤怒的譴責

  希伯倫的故事

  一名巴勒斯坦的小孩望著以軍的槍口匍伏而過

  倒吊示眾的墨索里尼

  1945年初,面臨同盟國在義大利北部發動的攻勢,前義大利首相墨索里尼企圖逃往瑞士,他和他的情婦及隨從在行經科摩附近時,被游擊隊發現並遭槍決。他們的屍體被倒吊在汽車站梁下示眾。

  被轟炸和槍斃的中國

  日本空軍於1937年8月14日,對國際大都市上海的娛樂公園地區進行了狂轟濫炸,由於在空襲中一些美國、英國的僑民也死於非命,所以衝突帶上了國際化的色彩

  埃迪.魯賓遜的沉思

  1976年5月15日,霧雨濛濛,美國查塔努加在舉行軍人節遊行。遠離站滿貴賓的看臺的地方,有位在越戰中失去雙腿的老兵坐在他的輪椅上,懷中抱著一個小孩,陷入了沉思

  獨裁者與女神

  在義大利羅馬的波拿巴美術館中,最優美和傑出的雕像當推以葆拉.波拿巴(拿破崙.波拿巴的妹妹)為原型塑造的山林女神像。白色大理石的女神健壯、美麗,已成為義大利藝術的典範。

  正值兩個獨裁帝國強盛之時,墨索里尼陪同希特勒前來拜會女神。這張珍貴的照片為我們揭示了兩個獨裁者不同的性格:曾以畫家、思想家自詡的希特勒被女神的雙眼所震動,而吸引墨索里尼的只有女神的胸部。

  蒼蠅的盛宴

  1984年開始的衣索比亞大飢荒,幾乎將這個國家的所有人變成了流亡異國的難民。照片上,一個衣索比亞難民營裡的孩子已經衰弱得無法移動去尋找食物了,他接近死亡的身體變成了大群蒼蠅的食品。

  彼得.特恩利於1986年跟蹤報導了位於索馬里的衣索比亞難民營。他寫道:「在成片的臨時搭建的窩棚裡,擠滿了已經對自己的身體和未來完全絕望的人。彷彿他們已經明白,他們的生命也僅僅是臨時的。幾天才能有一碗稀湯,飲水處幾乎變成了糞池,根本沒有藥品,這一切讓難民營裡的小孩幾乎100%的死亡,年長的也只能掙扎求生。在這裡,他們已經將一切可吃的東西全吃光了,包括昆蟲,唯一的例外是蒼蠅。這裡是蒼蠅真正的天堂,它們包圍了一切:腐爛的屍體,惡臭枯乾的活人。你無法躲開它們密不透風的攻擊,只能任它們在嗡嗡聲中吞噬你。這就是衣索比亞大飢荒,如果世界另一邊的人對此稍有關注,也不至如此,然而事實上,在我們生活富裕的地方,幾乎沒有誰報導這些事。」

  母子情深

  如果說上面這幅照片有什麼奪人之處,那就是它的主題了,當你初看它時,肯定會被其中所體現的天倫之樂所折服,沒有比哪種手法更能使欣賞者直接讀出其中的溫馨和幸福更妙了,尤其那位母親,近乎貪婪地凝望著自己的孩子,目光中充滿了憐愛,她的小得不能再小的寶貝兒光著身子,毫無顧忌地趴在床上,大概正在以同樣溫柔的目光盯著母親

  血 肉 聯 系

  韋恩拍攝的這張照片首次發表時,立刻遭致許多批評。對40年代的人而言,他們生活在其中的社會還不容有人如此「血腥」地表現被視為神聖的嬰兒。

  照片寫實主義的傑出人物韋恩.米勒則不這樣認為,他說:「人們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遺忘他們生命的由來和與母親之間難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