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懿:間諜泄密 * 颶風 * 天滅中共 第一章 中央情報局間諜名字曝光

第一章 中央情報局間諜名字曝光

威爾森的調查

尼日首都尼亞美在冬天和其它時間沒有什麼兩樣,約瑟夫-威爾森(Joseph Wilson)自語道。在上個世紀70年代威爾森作為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官員曾經訪問過尼日。2002年2月的首都和過去相比變化不大。駱駝隊在夕陽中跨過肯尼迪大橋,在塵土和可以使人皮膚乾裂的大風中消失。人們總是用布裹頭,只露出雙眼。


尼日

在1990年打敗伊拉克的「沙漠風暴」之前,威爾森在巴格達相當於美國大使駐紮在伊拉克。他是開戰前最後一個和薩達母-海珊會面的美國外交官。在老布希總統當政期間,他被任命為美國駐加彭共和國的大使。

這一次來到尼日是因為副總統切尼對一份關於伊拉克有可能在90年代末期從尼日購買鈾原料的報告感興趣。中央情報局的官員希望威爾森利用自己的豐富經驗協助美國調查這一情報。這一情報對指控伊拉克生產大規模殺傷武器極其有利。如果查出事實,副總統切尼會欣喜若狂地利用這一指控來說服世界接受美國對伊拉克動武的決定。


約瑟夫-威爾森

這樣,中情局出錢,威爾森在2002年2月底來到了尼亞美。美國駐尼日大使歐文斯-克爾克派屈克女士接待了他。歐文斯不認為尼日有可能向伊拉克出口鈾。威爾森自己在詳細調查後,也得出結論:伊拉克沒有在90年代末從尼日得到過鈾原料。

他的調查和情報分析顯然有點不合時宜。白宮的政策制定人已經決定對伊拉克開戰,正在對伊拉克備戰,美國政府急 需支持戰爭的情報。 

「我在非洲所沒有發現的」

從2003年3月17日開始的「斬首行動」到2003年5月1日布希總統宣布主要戰事結束,美軍用了不到一個半月就解決了薩達母-海珊政權。白宮此時急於想找到薩達母-海珊建造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證據,但是挖地三尺也沒有收穫。美國國內反戰人士,加上法國和德國在伊拉克問題上明顯和美國的對抗,使得白宮裡的人煩惱不堪。

2003年7月6日,約瑟夫-威爾森大使在紐約時報發表了「我在非洲所沒有發現的」。文章把他自己在非洲調查後寫給中情局的報告公布於眾。白宮裡的人顯然覺得威爾森的文章在此時發表,完全是和白宮對著幹,等於是給了白宮一巴掌。 

約瑟夫-威爾森的夫人

8天之後,2003年7月14日,美國著名雜誌「新聞週刊」發表了馬修-古柏(Matthew Cooper)的文章,點破約瑟夫-威爾森的夫人瓦勒芮-普萊姆(Valerie Plame)是中央情報局監察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地下特工。

暴露中央情報局特工名字等於讓此人退出間諜生涯。中央情報局派駐海外的間諜有兩類。一類是以外交官身份。如果出了事,這類間諜可以用外交官身份全身而退。另一類是沒有外交官身份掩護的,完全靠間諜自己的能力在海外發展和生存。這樣看,第二類間諜要厲害得多。瓦勒芮-普萊姆就是第二類間諜。


瓦勒芮-普萊姆(左)和丈夫

同樣,暴露中央情報局特工名字對中央情報局來說是一個嚴重威脅。因為其它國家的反間諜機構就會根據瓦勒芮-普萊姆來查她過去的一切行蹤、旅行記錄,以及她以前掩護身份下開過的公司或者打過交道的機構等等。中央情報局在海外多年苦心經營的間諜網和線人也會因此暴露。對於美國國家安全來說,這種泄密是不可原諒的。

2003年8月21日在氣憤之餘,約瑟夫-威爾森再次向媒體暴料,他指責布希總統的頭號智囊--卡爾-羅夫為了報復自己,向「新聞週刊」故意泄露了自己夫人是中央情報局秘密特工的身份。對此,卡爾-羅夫矢口否認。2003年10月10日,白宮發言人麥克勒蘭向媒體表示,有人說卡爾-羅夫參與泄露了中央情報局秘密特工身份的指控是完全是無稽之談。

布希總統也對卡爾-羅夫表示支持,並且信誓旦旦,說如果白宮有人泄密,就要堅決把泄密的人開除。 

卡爾-羅夫

1950年,卡爾-羅夫生於科羅拉多州。雖然他念過三個大學,猶他大學、德州大學、喬治-梅森大學,但是他卻沒能拿到一個學位。顯然,正統的美國教育和正統的政治理念與卡爾-羅夫的準則格格不入。

作為共和黨人,卡爾-羅夫孜孜不倦地和民主黨人爭奪地盤。早在1970年,才只有19歲的卡爾-羅夫就採取了人們所想不到的「骯髒」辦法來抹黑民主黨人。他從伊立諾依州民主黨人安倫-迪克森那裡弄來了帶有安倫-迪克森競選辦公室抬頭的空白紙,然後在紙上印刷上「免費啤酒、免費食品和小姐姑娘,大家一起來過一段美好時光!」。他再冒充民主黨人把這些印刷品帶到民主黨的競選大會上散發。現在,當卡爾-羅夫被問到自己這段歷史,他解釋說是自己年輕時的「惡作劇」。

根據華盛頓郵報報導,卡爾-羅夫為了達到個人政治上的喜好,經常使用「骯髒的手段」和「政治詭計」。這些手段包括盜竊別人身份,小偷小摸,和競選詐騙。卡爾-羅夫也說那是自己年輕時的「惡作劇」。

時年53歲的卡爾-羅夫如果真的把瓦勒芮-普萊姆秘密特工身份暴露給媒體,那「年輕時的惡作劇」就解釋不通了。美國政治界厭惡卡爾-羅夫的人把他和納粹的希姆萊相比,不僅在為人上,而且長相也頗相似。

卡爾-羅夫精於權謀,功於心計。在他的策劃下,共和黨人把原本全部是民主黨佔據的德州政府要職全部奪了回來。卡爾-羅夫幫助老布希和小布希當選美國總統。這更使他自己在權力的路上不斷上到新的階梯。


卡爾-羅夫在布希背後

卡爾-羅夫被人們稱作是「小布希的大腦」。在布希第一任時,卡爾-羅夫是布希最得力的智囊。在伊拉克戰爭期間,雖然級別不夠,卡爾-羅夫儘管不能和萊斯、鮑維爾、拉姆斯菲爾德等人一起到橢圓形辦公室和總統開會討論,但是由於卡爾-羅夫在布希政府制定政策上的重要性,開會後萊斯、鮑維爾、拉姆斯菲爾德,甚至包括布希本人都要和卡爾-羅夫面談。所以,白宮的一切政策決定都有卡爾-羅夫參與的痕跡。

然而,聰明人容易反被聰明誤,卡爾-羅夫在許許多多白宮政策上的「聰明」建議不一定都是歷史安排所需要的。當他的「聰明」在重大事件上有違「上帝的旨意」,他過去能靠玩嘴皮子逃脫掉的別人的指控,就可能被歷史安排來作為懲罰的工具。誰接受了他的聰明,和他一起違背了「上帝的旨意」,懲罰就會有小事變大,並且演化成逃脫不了的醜聞。 

聯邦檢查官的調查

2003年9月美國國務卿鮑維爾在ABC電視台上說,美國中央情報局有義務向司法部請求調查,如果他們相信自己的秘密特工被曝光。同年9月26日,MSNBC網站報導,中央情報局正式提出請求,要求司法部調查瓦勒芮-普萊姆身份被泄密事件。

2003年12月30日美國司法部正式任命派屈克-費茨基羅德為調查泄密事件的專門檢查官。


美國司法部徽章

在一年半的調查盤問中,派屈克-費茨基羅德集中突破報導新聞的幾名記者。他的行動也掀起了新聞界關於新聞自由、新聞線人保密和國家安全之間的爭執。

在長期的拉鋸戰後,「新聞週刊」的主編終於承認,新聞記者不能凜駕於法律之上,最終把內部的電子通訊交給了派屈克-費茨基羅德。電子郵件顯示,卡爾-羅夫在2003年7月11日,也就是約瑟夫-威爾森發表「我在非洲所沒有發現的」之後5天,和「新聞週刊」的記者面談,並且提到約瑟夫-威爾森的夫人「顯然」是中央情報局的特工。雖然卡爾-羅夫沒有直接提到瓦勒芮-普萊姆的名字,但實際效果是一樣的--泄露了她的身份。

2005年7月11日的「新聞週刊」報導,白宮裡的人顯然擔心檢查官派屈克-費茨基羅德的目標是卡爾-羅夫。根據一條1982年的法律,故意泄露情報人員的身份是犯罪行為。

2005年7月13日,布希總統在會見新加坡總理時和記者會面,記者緊緊逼問布希是否會遵守自己的兩年前的諾言,把卡爾-羅夫從白宮開除出去。一向表面上坦率的布希故意迴避這個尖銳的問題,顧左右而言他。

等待卡爾-羅夫的是什麼結果呢?掩蓋他違反法律的醜聞將會掀起什麼樣的政治風波?我們來看一看與此同時發生的幾件大事就會有所體悟。

(未完待續 請繼續關注 看中國首發 歡迎轉載)(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看中國記者李懿報導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