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擊彗星「炮彈」已射出 絢爛沉寂均可能

本週六晚些時候,「深度撞擊」太空飛船已根據既定計畫發射出了一個寬1米,質量為372千克的撞擊倉,並將其送上了撞擊軌道。

  此次,美國國家航天局已經成功地發射出了撞擊倉,並使飛越太空船改變航道到安全觀察距離。至此,撞擊倉撞擊飛速運行的坦佩爾1號彗星準備工作中的最後障礙已經掃清。

  撞擊倉發射之後,美國國家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項目經理蒙特.亨德森稱這一重要任務的第一個里程碑所顯示的數據「不能再好了」,且初步跟蹤顯示,撞擊倉已經完成了預定軌道的1%,從飛越太空船上甚至能夠在撞擊倉經過時拍下清晰的圖片。

  撞擊倉將在週一與彗星相撞,屆時的撞擊將可能揭示彗核的部分成分和結構之謎。此前,科學家曾對四個彗星進行過研究:哈雷彗星、吉亞科畢尼-熱納彗星(Giaconbini-Zinner)、荒野2彗星(Wild 2)以及波瑞利彗星(Borrelly)。但沒有任何一次觀察能像此次任務這樣貼身緊逼,獲得的資料也沒有此次詳細。

  大多數科學家預計撞擊倉以26000千米/小時的速度撞擊彗星,將會在彗星上撞出一個環行坑,大小在一座房屋到一個體育場之間,並激起一個扇形的氣體和塵埃煙羽。那時,彗星可能變得更亮,甚至像煙花一樣絢爛。

  不過,也有科學家提出質疑,假如構成彗星的材質是多孔的,那麼當撞擊倉撞上去時,很可能會像一顆子彈穿透泡沫一樣直接穿透彗星,這樣以來就看不到任何動靜了。

  而可能出現的另一個極端則是,彗星可能會偶然因潮汐壓力或是某種原因而被撞碎。如果這樣的話,深度撞擊號即便只在彗星上施加了小小的撞擊力,也會使坦佩爾1號土崩瓦解併發出耀眼的光芒。

  事實上,坦佩爾1號已經有過類似的表現。就在7月2日早晨,它還曾有過一次自然的噴發--這是三週內所發生的第四次自然噴發。而如果這種活動在撞擊時同時發生,就很難分析出究竟是哪種活動所引發的了。

  此次撞擊預計在英國夏令時週一6:52(美國太平洋時區22:52)進行。屆時,美洲西海岸和太平洋地區的人們通過很小的望遠鏡就能觀察到,甚至能夠直接看到彗星變亮。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