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變得我不喜歡了:堵、污染、人們相互敵視

過去15年我曾無數次來過中國,最近的一次是和幾個中國朋友,還有一些頭一次來北京的外國遊客去長城。

當我們很早在賓館門前集合時,同行的外國人對北京交通的擁堵、大氣的污染和數不清的汽車大為吃驚。這讓我回想起第一次來北京時,我非常開心地被熙攘的自行車流包圍著。當時這座城市節奏很慢,容易勾起遊客的一縷鄉愁,也能迅速平復初來乍到的緊張情緒。

我仍記得在北京醒來的第一個清晨:人們和我沒有任何距離,我看見坐在父母自行車後座上的孩子們,他們向我揮揮手,並留下羞澀的笑。很遺憾這些都已一去不復返,所有的臉龐都隱藏在汽車冷漠的金屬窗後,再也不能看見人們清晰的臉,看見的只是汽車、汽車和更多的汽車。儘管這樣,這裡的步調仍然沒有快多少。

我曾習慣將北京稱作「沒有汽車和圍牆的城市」,這裡有更多心與心的交流--站在街角的小販向你兜售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小賣店老闆邀請你喝杯茶小憩片刻;校園裡大學教授走過你身旁,和你一樣在學校食堂吃午飯。然而多年後,似乎所有中國人都藏在高牆之後。

在坐出租車去長城的路上,突然一輛車呈「之」字形猛插到我們前面,兩車差點相撞。我們的司機猛打方向盤,避開了那輛車,然後他開始破口大罵。我的天哪,中國互敬互愛的傳統去哪兒了?在西方,在「要面子」的時候,人們還能刻意擺出有限的一點優雅;如果人們不用面對面,就會全然不顧形象地撕破臉皮。這就是西方富裕生活方式所造成的生態影響:它使你遠離人群,讓你所生活的大千世界變成只有你一人的孤島!

請別告訴我,中國人正在接受西方這種具有破壞力的處世方式。中國人難道正在走西方的老路,跌入孤立的深淵嗎?難道躲在圍牆後面就能遠離孤獨感,並獲得安全感嗎?

在長城的入口處,我們排隊買票,周圍遍佈各種膚色。就像迪斯尼樂園一樣,這裡充滿了快樂。我很想知道為什麼長城總是吸引全世界的注意力,是長度、寬度,還是因修建長城喪命的靈魂?到底是什麼呢?也許大多數的人,像我一樣,終於瞭解了長城是力量和自主獨立的象徵。

現在長城有了完全不同的意義:它也是一堵牆,提醒我們這個世界在逐漸縮小,並被分割,而我們是一個整體,都是日益形成的地球村的一員。修建高牆從來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所有的牆讓我們分離,憎恨的高牆都需要我們的愛和互相理解來使其分崩離析。

(本文作者曾多次來華,系美國某非政府組織的創立者和負責人)

本文留言

作者Keyvan Geula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