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派海龜無用武之地:嵊縣糟味館一陣陣飄香

杭州上城區定安路51號,「嵊縣糟味館」。一陣陣香味從裡面飄出。路過的行人大都不太會去注意這個只有10多平方米的店面。但誰都不會料到,做得一手好糟味的這家店的老闆竟然是嵊州首個公派出國的研修生,他曾花了兩年時間學習一種名為數控研磨的機械專業技術,並獲得了日本國政府所承認的技術二級證書。但回國後卻英雄無用武之地。

嵊州首個公派出國研修生「爐灶」起家 老闆叫瀋志華,40歲的他說起以前的經歷已是滿面滄桑。他說:「我就是靠做爐灶起家的。」

據現代金報報導,1998年前瀋志華就是嵊州一家爐灶廠裡專做爐灶設計的出色員工。1998年,作為紹興市政府和日本富山縣政府「中日友好交流活動」的一部分,紹興市政府外事辦派出了6人赴日進行研修學習。瀋志華就是其中之一,他也因此成為了嵊州公派出國研修第一人。

之後瀋到了日本學習名為「數控研磨」的專業技術,擁有良好基礎的他憑藉自己的努力花了兩年學成了這項技術,並獲得了日本國政府所承認的技術二級證書。2000年躊躇滿志的瀋學成後回國。

家鄉無用武之地國外頻伸求賢之手

但回國後的現實情況卻有些出乎瀋志華的意料。瀋發現,花了這麼長時間和精力學習的專業技術在家鄉根本就用不上。

瀋告訴記者,「數控研磨」技術是應用在精密度要求比較高的機械製造領域的。這項技術在日本應用範圍也比較廣。但是在嵊州,幾乎沒有一家企業需要用到這項技術。他說:「和日本那些模具製造企業相比,我們家鄉的那些企業明顯在技術要求標準上低了很多,因此就算我學的技術有多專業,也根本派不上用場。」

瀋的技術在家鄉就這樣成了曲高和寡的「陽春白雪」,但是日本國內的一些企業卻從相關的資料信息上發現了這個人才。在2000年以後,頻頻有日本的企業向瀋伸來求賢之手,年薪也開到了10多萬人民幣。但是瀋卻一一回絕了。他告訴記者,他想在家鄉繼續發展。

希望別人能真正用上所學專業

由於口味正宗,製作精細,嵊州糟味很快在杭州做出了一定名氣,許多人慕名而來。西泠印社社長郭仲選親自為瀋志華的小店題名「嵊縣糟味館」。許多大超市主動提出和他合作,目前瀋也已經吸納了3家杭州的加盟店。他告訴記者,接下來他想去註冊商標給自己的產品一個名份。他說,他想把糟味做成一個產業。

但回顧過去,瀋對記者說,當初學成的技術後來沒用上的確是一種遺憾。瀋志華告訴記者,當初去日本研修時也經過了嚴格的考試,實在不易。目前,紹興市政府每年也還在向日本公派若干名研修生。瀋說:「希望他們能真正把所學的技術用上。」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