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孩子的真爸爸重要嗎?
北京華大方瑞司法物證鑑定中心最新統計數據表明,在一年時間裏北京委託專家進行親子鑑定的近600例檢測中,有15%檢測結果為排除親子關係。也就是說,北京15%的受試爸爸在替別人養著孩子。這是本市首次出現有關親子鑑定的數字統計(據5月18日《競報》報導)。15%意味著什麼?在我看來,15%是擾亂家庭信任危機的一個危險信號。
親子鑑定只能說明這樣一個問題,即現代文明與傳統道德觀念的碰撞,也可以說是一種挑戰。親子鑑定作為一項新型的科學技術,常常被當作檢驗家庭道德的試金石,正在越來越多地肩負著科學之外的感情和責任。然而,親子鑑定民間機構是新近出現的新鮮事物,這種沒有司法保障的鑑定結果到底是自娛自樂,還是人性化的隱私保護,都還有待考究。所以,「有15%檢測結果為排除親子關係」仍值得商榷和質疑。
「誰是這孩子的爸爸?」這是美國馬里蘭州一幅十分引人注目的親子鑑定廣告的內容。同樣曾有過男權主宰社會和家庭歷史的美國,親子鑑定的主要目的與我國婦女十分相似,用於法庭判定財產繼承或者爭取孩子撫養費用,很少有男人用親子鑑定來檢驗妻子的忠貞和孩子的親疏,這與我國男人的「鑒妻定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一現象說明瞭什麼?筆者以為,這是因為美國人很愛孩子,相信孩子是無辜的,需要得到他們應得的東西:父愛,母愛,和應有的照顧。這是一種人性的寬容和進步。
而我國的男人們緣何如此在乎親子鑑定?在我看來,大凡熱衷親子鑑定的人,都不是戴綠帽子之流,他們大多都承載著一定的經濟地位,而戴綠帽子的「窮爸爸」對於親子鑑定基本上置若罔聞,在「窮爸爸」的生活概念中,是想方設法護養孩子。反之,有經濟地位的男人們往往疑神疑鬼,喜歡打著燈籠走天下,摸清自己週身的每一根毫毛,不忍心看著自己的親生骨肉的毛孔裡粘上「骯髒的異物」,誰是這孩子的真爸爸對他們而言顯得很重要。
無獨有偶,就在筆者所看到的一組被鑑定的案例中,卻有90%以上的是親生子女,也就是說「10個爸爸1個假」。這與「有15%檢測結果為排除親子關係」的鑑定結果如出一轍,實在令人匪夷所思。事實上,有關親子鑑定自誕生那天起就頗受爭議。親子鑑定雖然是一項準確度極高的先進技術,但不管怎樣先進,也有「百萬分之一」的誤差,我國人口基數這麼大,又有如此眾多的人「樂」於鑑定,誰敢肯定自己就不「遭遇」那「百萬分之一」呢?這「萬分之一」的錯誤率對一個家庭來說就是100%的不幸。再者,鑑定需要人來做,需要儀器設備來檢測,如果工作人員疏忽或儀器設備出了問題,就會引發數據錯誤、結論錯誤,從而毀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
我之所以指出15%是擾亂家庭信任危機的一個危險信號,其實影響恐怕遠不止於此,「有15%檢測結果為排除親子關係」,還極有可能會引發一場臨床學與法律上的糾辯。如果15%檢測結果是真的話,那麼,將有可能也導致10%左右的家庭面臨著家散人離,到頭來傷害最大的將是孩子本身(不管這孩子是親生還是替養的)。筆者曾看到有一對到某地法醫驗傷所做親子鑑定的夫妻,鑑定結果為女兒是自己親生,男的非常高興,回到家裡,妻子卻已服毒自殺。妻子在遺書中寫到: 「你滿足了,卻深深地傷害了我,讓我無臉見人,我走了。」可見,無論結果如何,親子鑑定是一把雙刃劍,「有15%檢測結果為排除親子關係」更是摧毀家庭信任和傷害孩子的「有毒基因」。
在構筑和諧社會的今天,任何與倡導「和諧」相悖的數據或言論,無疑是一顆隱埋在我們身邊的定時炸彈。「有15%檢測結果為排除親子關係」會讓誰是這孩子的真爸爸們,產生更多的憂患與焦慮。作為21世紀的新型社會,其實我們更應倡導的是這樣一種「誰是這孩子的真爸爸不重要」的和諧開放包容的家庭生養理念。(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