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摩根經濟學家激辯中美貿易及人民幣匯率

在美元匯率持續走低、中美貿易保持順差的背景下,中美之間的匯率和貿易問題,也受到國際投行的關注,昨日(17日)在《財富》全球論壇「美元貶值對全球的衝擊」分論壇上,高盛亞洲的副董事長和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就這兩個問題作了一番熱烈討論。

●高盛柯蒂斯:人民幣升值5%至10%「應當是合適的」

●摩根士丹利羅奇:「人民幣應該保持穩定」

  對美元匯率的長期走低,摩根士丹利的首席經濟學家斯蒂芬.羅奇(StephenRoach)首先表示了擔心。他認為,過去幾年美元累計下降達14%,這對美國和世界金融都是一個最高記錄,羅奇表示目前美國每天在資金市場上有30億美元的損失,而這個現象已維持了3年,美國政府不得不依靠大量海外資本流入以彌補經常賬戶的赤字,「我認為美元在今後會越來越貶值。」

  高盛亞洲副董事長肯尼思.柯蒂斯(KennethCourtis)在這一點上認可羅奇的觀點,他認為美元走低、雙赤字(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高企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居民儲蓄率太低,而且美元匯率問題已經影響到美國普通居民的生活。柯蒂斯舉例說,「我的祖母前天就打電話向我諮詢,現在是不是買美元的最好時機。」對美元和美國政府的經濟政策走勢,柯蒂斯稱需要經過一個「調整期」。

  但接下來在貿易失衡問題上,羅奇和柯蒂斯表達了不同看法。柯蒂斯認為,製造業從發達國家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同時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吸引了大量外國直接投資,中美貿易順差給人民幣匯率帶來壓力。

  羅奇則表示,美國施壓人民幣升值很大程度來自於政治因素。他認為,在美國國內經濟和就業率有壓力的情況下,國會議員為取悅選民,將會把壓力轉嫁到中國身上。「選民會給國會施加壓力,美國的最大赤字國是中國,所以壓力就傳到了中國」,羅奇稱,「包括紡織品設限和國會法案,都給人民幣帶來壓力。」

  羅奇認為美國的政治家低估了中國的經濟能力,而很多美國商會和工會認為中國操控匯率以獲取貿易優勢的看法,是「純粹的政治炒作」。他還幽默地表示,「美國的政客很討厭像我這樣的自由經濟學家,我們相信經濟全球化的原則,但他們不相信,所以他們經常對於全球經濟說不。」羅奇強調,「這是一個根本的問題。」

人民幣匯率改革選擇

  在人民幣升值與否、匯率政策如何改革問題上,兩人的看法也不盡相同。高盛的柯蒂斯認為人民幣升值5%至10%「應當是合適的」,摩根士丹利的羅奇則再次表達其一貫的立場,「人民幣應該保持穩定」。

  柯蒂斯表示,現在的政治情況和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情況已經「很不一樣」,人民幣升值後不會出現類似日本當年的情況。

  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帶頭逼迫日本政府同意日元升值,經濟學家普遍認為1985年的《廣場協議》所造成的日元大幅升值,是造成日本90年代開始呈現衰像的重要原因之一,日元兌美元1971年約為1:160,但若干年後迅速升至1:100。

  羅奇則建議,從單一盯住美元改為盯住一攬子貨幣,是人民幣匯率改革的一個選擇。他認為,目前亞洲國家和地區,如韓國、中國臺灣等都是和美元綁定,而亞太地區只有六成的貿易是用美元結算,「如果盯住一攬子貨幣,對於人民幣的匯率沒有很大的變化,但會使它有很大的靈活性。」

  柯蒂斯也認為,貨幣及匯率問題已經成為世界市場不穩定的重要因素,而亞洲國家高達25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為降低風險,應盡快多樣化,「儘可能地轉變為歐元和日元,這不僅僅是貨幣的問題,更關係到一個國家的興起。」

  羅奇更表示,不論是亞洲央行還是美國的銀行,「今後幾年都會看到這種情況(多樣化儲備構成)出現。」


匯率調整:空談還是「隨時發生」

  兩投行的討論不止於在此次財富論壇上的演講。近期以來,高盛的經濟學家梁紅和摩根謝國忠也通過研究報告,表達了對貿易和人民幣匯率問題的不同看法。

  謝國忠將逼迫人民幣升值的傳言稱為「又在做免費午餐的美夢」,他指出,中國經濟面臨著一些不確定性,在消除不確定性之前將人民幣升值有損中國經濟,他還認為所謂的外來壓力只是「空談」和「虛張聲勢的威脅」。

  高盛的梁紅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採訪時曾表示,以經濟學理性考慮,人民幣匯率制度的調整將不可避免,人民幣幣值重估可能會「隨時發生」。她認為,中國國內經濟的不平衡,包括平抑通脹、投資過熱以及由於貨幣低估和熱錢流入導致的金融環境過於寬鬆,「也在呼喚匯率制度的改變」。

  談及人民幣匯率對亞洲國家的影響時,梁紅還指出,對亞洲的資產價格而言,人民幣匯率制度的調整將是一個好消息,更為靈活的匯率制度將有助於化解週期性的泡沫產生,會降低資產的風險貼水。她認為,人民幣升值和中國強勁的國內需求將有助於全球的經濟平衡,這為增長而非衰退提供了可能,從而也將降低整個亞洲地區的風險。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