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帝國毀滅 人性黨性試煉——評電影「帝國毀滅」

黑暗帝國毀滅之前,你是要淪為陪喪品,還是抱著對人性的希望奔向陽光處?德國影史耗資最高影片「帝國毀滅」(DownFall),以希特勒的納粹帝國瓦解前的12天為內容,深刻描述了希特勒與其軍官、親信,乃至一般德國民眾目睹帝國崩裂時的反應,告訴世人面對正義和邪惡時,要做出正確的抉擇,站到正義的一方。

這部電影也也入圍今年(2005)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同時它也是德國史上最昂貴的電影,德國歷史學大會並專為本片舉行了一整天的辯論,顯示其影史上的地位。

帝國毀滅是由德國人本身藉著近百年研究希特勒的史料拍成的電影,在德國上映一個月即有突研300萬人次觀影,12億票房的亮麗成績,德國「漢堡週刊」並為本片做了17頁的專題報導,另外它還入圍了2005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與獲得德國巴伐利亞影展觀眾票選獎。

《紐約時報》稱「帝國毀滅」為史上最佳的戰爭片之一,場面媲美「搶救雷恩大兵」,真實性更勝一籌。事實上這部佳作描述的不是戰爭本身,重點恰恰是在時代動盪之際面臨考驗的人性,究竟是至死方休地淪為惡黨陪葬,還是趁早「夢醒」逃出生天,也許只在你我一念之間。

本片一開始由希特勒的私人秘書Traudl Junge開場,Traudl Junge本人已老,但她緩緩述說著歷史的神情瞬間就攫住著每個人的目光:雖然這整件事(指納粹德國建立、屠殺猶太人、參加二次世界大戰)與我(Traudl Junge)並沒有直接的關係,但我現在想起來還是罪惡感很重,當時因為好奇心就加入了納粹黨,後來我慢慢變成了連自己也不認識的人……年輕並不是犯錯的藉口。

「帝國毀滅」(DownFall)里希特勒的表現固然令人髮指,但全片還有許多關鍵角色的良毒也不遑多讓。

納粹黨宣傳部長夫人Magda Goebbels 在希特勒自殺身亡之後,竟然親手一一毒死自己的孩子,當她的女兒要求不要喝下毒藥時,硬撬開女孩的嘴灌下毒液的女人,已經不是母親了,納粹黨的「黨性」戰勝了「人性」,當時女孩抽慉著死亡的畫面震撼全場,電影院里許多人紛紛別開臉去,不忍卒睹。

在希特勒為這位「母親」別上納粹黨章,稱讚她是「全德國最偉大的母親」的同時, Magda欣喜榮耀的表情與她手弒骨肉時的猙獰成了明顯對比。

心理學家Stanley Milgram曾針對服從權威的心理設計了一個著名的實驗:實驗由一個「指導者」(權威)、一個扮演「學生」的「實驗同謀」和一個扮演「老師」的受試者所組成,指導者先解釋這是一項有關「學習與記憶」的研究,目的想瞭解體罰對學習的效果。「學生」先背誦兩個字一組的聯配單字表,然後由「老師」來考他。如果「學生」答錯了,「老師」即按「電擊啟動器」對他施以體罰,啟動器上有三十個按鈕,從最低的十五伏特到最高的四百五十伏特依序排列,「學生」每答錯一題,「老師」即需加重他的電擊量。

最後實驗的結果令人吃驚,即使「學生」哀號著說他再也受不了了、甚至猛擊牆壁、昏倒,還是有百分之六十二的「老師」(受試者)在「指導者」的權威指導之下按下了最後一個,也是最高電擊量的按鈕,歷史的今天,當人們都把矛頭指向獨裁者的同時,事實上所有被獨裁者綁架的人民也都或多或少成了幫凶。就像希特勒身邊的秘書Traudl Junge,儘管聽到、看到了希特勒許多明顯不合人性的話語表現,但她仍保持緘默,選擇繼續活在地下碉堡「納粹國家社會主義」裡的幻想世界。

雖然影片對希特勒及其黨羽的邪惡有極深的刻畫,帝國毀滅全片中仍充滿了人性光明面的希望。

如軍醫Schenck詢問準備成為希特勒陪葬者的人:「您為何非死不可?」(當時這位德國外交官為之語塞);如十二歲的小軍人peter在父母、戰友全部身亡之後,看清了這場戰爭從頭到尾不知為誰而戰,決心離開柏林;如Traudl Junge最後決定走出地下碉堡,離開納粹黨的精神控制……就在這一次次走出死亡的過程,人性終究得以彰顯,戰爭遠離,和平重新降臨。


大紀元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