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國就業趨勢分析

2005年,中國的就業狀況及趨勢究竟如何?結構性矛盾更突出,就業形勢依然嚴峻

  2005年中國就業面臨的主要問題,仍然是勞動者充分就業的需求與勞動力總量過大、素質不相適應之間的矛盾,而且將越來越突出,尤其是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促進就業的任務依然十分繁重。具體表現為:

  一是勞動力總量供大於求。2005年城鎮需要安排就業的人數多達2400萬人,按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在8%左右,在現有經濟結構狀況下,能夠安排的只有1000多萬人,年度供大於求的缺口在1400萬人左右。同時,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失地農民的就業問題日益突出。

  二是地區間發展不平衡,中西部和老工業基地、困難行業、資源枯竭地區的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難度加大。已經再就業的人員中,約有三分之一的人屬於靈活就業,穩定性差,隨時可能重新失業。

  三是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勞動力素質偏低,技能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嚴重短缺已成為經濟發展的「瓶頸」;農民工短缺隨著部分地區需求的增加而將進一步加劇;大學生當年畢業群體突破300萬人,加上2004年沒有就業的大學生,青年就業的壓力非常大。

  四是集體企業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問題。這類人員現有約200萬人,再就業矛盾十分突出。緩解當前突出矛盾研究建立長效機制

  2005年城鄉就業壓力依然很大,總量壓力持續不減。全國現有下崗失業人員1300萬人(國有、集體企業下崗職工500萬人,上年失業人員 800萬人);2005年新增勞動力、復員轉業軍人、高校畢業生等需要就業人員1100萬人(其中高校畢業生338萬人)。部分行業、地區和群體職工安置難度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任務很重。與此同時,經濟增長速度會較上年減緩,且近年來經濟每增長1個百分點所能帶動的就業人數增長也仍然徘徊在 0.1個百分點左右。

  2005年除面臨農民工、技術工人短缺和大學生等青年群體的就業問題外,還將面臨中西部地區解決歷史遺留問題,進行並軌的壓力;東部地區探索建立促進就業的長效機制,尤其是探索城鄉統籌就業,農民進城就業環境的問題。

  因此,根據這種形勢,2005年就業工作面臨的問題是,擴大就業總量同時要提高就業質量,在全面維權的同時解決困難群眾的就業和基本社會保障問題。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