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一言:一國一制、一國兩制和董建華辭職
董建華辭職,傳言基本內容是董以健康理由辭職,中央挽留,董去意堅決,黨中央只好批准,並將按基本法由曾蔭權任代理行政長官。導向性觀點是:董自覺全心全意為港人服務,令香港漸入佳境、見好就收、功成身退;絕非中共 「 炒魷」 。為了表示對董歷史地位的肯定,表彰董的功績和減少社會震盪,黨將安排董建華出任政協副主席。這是幾乎所有報章盛傳的消息。傳言出後,港府一反過去高調反駁的常態(去年曾有傳媒報導特首曾向中央請辭,特首辦隨即高調否認有關報導)不置是否,董建華親口回應是:「適當時候會交待」。親中圈內人也開始改口風,不再一味反駁董建華下臺傳聞;而強調董在形勢好轉之際無需辭職、或強調董辭職對香港影響不大、或尊重其決定。這是我們看得見聽得到的外表。內裡是 「 江手一握定港天,胡批不足炒董魷」 。江澤民在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 (太簡單,有時幼稚)圈定的毫無建樹且港人厭惡的董建華,胡錦濤為甚麼要為此揹黑鍋?胡錦濤在要董「 找查不足」 之際,也作暗示了:「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側顧,司長已在特首待位處」 。就在此刻,曾蔭權取代董建華的命運已經確定了。這是我們從外表現象中看到的箱內作業的實情。
這個實質告訴我們,香港並不是「 一國兩制」 精神所規定的法律條文那樣:除了國防外交事宜外全由香港自己決定。實情是所有中央認為重大的事情都由黨中央決定,也就是由國內的一制決定。人大釋法、23 條立法、否決香港普選等等無不如是。這種一國一制行為,在過去是隱秘運作,讓那些前臺人物公開去做;現在則走到臺前,例如選特首可以有兩個候選人這樣的細節都由香港中聯辦作公開具體指示。(當然,也不是絕對沒兩制,例如賭博、跑馬、做生意賺錢等等都可以兩制;只不過做生意也開始向一制看齊了:官商勾結已經漸行漸盛)在這種一國一制形格勢禁下,董建華辭職可以是自由民主一制的表現?絕不可能!大陸丟官有兩種:一種是上級明示革職查辦,一種是暗示或密令下當事人「 識做」 執包袱。當官的,是沒有自由辭職、也沒有自由不辭職的權利的;「 以健康理由辭職」 在中國官場是不存在的。香港傳媒已經提出足夠事實證明,董建華的辭職,不是自願的。明顯地,董建華是因為不再獲新當權派信任而被迫「 識做」 執包袱式的被炒魷,是中央精密計算操作的結果。所以,董建華因健康理由辭職、不是炒魷,那是假大空的香港版。
那麼,董建華為甚麼又獲政協譽銜呢?
理由很簡單,一則,董建華畢竟是聽話受教服從的忠誠官員,對無功有勞的忠誠官員被炒,給些安慰獎是應有之義。二則,不管董做得怎麼樣失敗,都不能公開貶之的。因為貶董的邏輯結論是中央用錯人,真的是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 了,還要加上太無能;這是萬萬不可的。現在贈予名譽銜,就可以維護黨光榮偉大正確的正面形象。
那麼,董建華辭職,一國兩制一點作用也沒有了?
非也!從深遠的角度看,董建華被炒魷是「 一國兩制」 中香港民間所堅持的一制起實質的決定作用。
香港的那一制是甚麼?
資本主義的自由市場經濟制度和自由法治且有相當程度民主的政治制度。這個制度是原有的,不是中央給的;只是沒有被取消而已。
董建華若當臺北市長或廣州市長大概不會像當香港特首這樣窩囊。因為那是民主市長治理民主城市或專制市長治理專制城市,可行。但是董建華在香港是由八百非富則貴者「 選」 出來的,與港人無關。在香港這一制,即自由法治且有相當程度民主的政治制度下的港人,不承認董的合法性,致令董的威望常在合格線以下。加上董必須執行大陸那一制意旨,很多地方與認同自由民主法治的港人意願相衝突,港人不認同他的施政,所以動輒得咎,令不可行。若沒有認同自由民主法治這一制港人的抵制,董建華絕不會落得如慘敗的田地。我們再看同是實行一國兩制的澳門,何厚華並不比董建華高明到哪裡去,但是他能把澳門管治得貼貼服服。這是為其麼?最主要的理由是,澳門沒有一個成勢的民主派,澳門沒有一個廣泛的認同並堅持自由民主法治的群體;也就是說澳門的何厚華沒有遭遇到一國兩制中與國內相異一制的抵制,所以能有力統治。這個事實說明,董建華之所以顯得執政低能,原因在於遭遇到堅持香港這一制的香港市民的抵制之故;若沒有強大的堅持自由民主法治市民的反對,董建華與澳門的何厚華或國內任何一省市長的管治一樣,可以善始善終完成任期,無須中途換馬。可以說董建華的失敗是非民主市長管治自由法治半民主城市的失敗。
可以這麼說,英國交回主權後的七年,是董建華代表國內一制為一方與自由民主法治港人的一制為一方交鋒的七年。交鋒的結果是代表佔絕對強勢的國內一制的董建華敗下陣來;董建華提前離職顯示中國中央政府默認失敗。所以說,董建華辭職是香港自由民主法治一制起決定性的作用。
還有一層,董到底為甚麼要辭職,或者說為甚麼會被炒魷,而要評析一下。「 查找不足」 ,指的是甚麼不足?主流輿論認為是七年來一系列決策施政錯誤和令不能行,也是董執政無能而導致丟職。這是「 港本位」 得出的結論。若這個結論符合事實或真相的話,則邏輯推導的結果是董順應港人意願而辭職;董自願辭職的可能性較大。但是,更多的事實證明,中央胡錦濤「 查找不足」 指的是董領會中央精神不深、貫徹中央精神不力。不足主要是指兩件大事。一是,沒有把香港民主派遏制於發展之前,親建制勢力發展受制。七年來讓民主勢力坐大,出現五十萬人大遊行場面,給中央造成重大壓力,也有損中央形象。二是,中央最忌的是民眾的民主參政,特別是普選;董建華卻準備在04 年施政報告中提出大張旗鼓展開八零年立法會選舉的政制檢討,這一檢討必然結果是全民普選。結果要中央暗中下令叫停,這可以說董建華犯了不可饒恕的絕大政治錯誤。但是董在05 年施政報告中的查找不足檢討還是沒有領會中央精神,沒有在這方面作出交待,於是中途換馬就無可避免了。再從胡錦濤的風格看:從走西柏坡、肯定朝鮮古巴政治方向正確、治藏作風、沙士時期炒部長、上臺後撤換了七位省委書記等事實推理,董建華因犯政治錯誤,最低限度是政治不正確而被中央炒魷可能性最大。
無論如何,有一個事實是不能否認的,這就是董丟官的操作不論是在程式上還是在事實上都不是由港人作出的,是由中央作出的。也就是說,香港一制雖起了實質作用,但不能起直接的,或法定的、制度性的的決定,決定權還是在國內一制手裡。可見香港一利只強烈地表現於民意,存在於民間;「 一個兩制」 制度性保障,路途還遠。
再有一層,到底特首強弱對香港一國兩制有甚麼影響?
一個弱勢特首,其缺點是施政無能,不能造福於港人。優點是沒有能力把國內一制強加於港人身上。因為董無為而沒有置民主派於死地,沒有把一制完整地貫徹於香港;遂令香港民間自由民主法治勢力與中央訴求沒有迫到暴炸性局面,而是互動中各磨去了若干菱角。我認為,這是董建華最大功績。以後若換上一個強能力特首,福禍難定。若這個強特首把他的能耐用來強制國人接受國內一制,用在貫徹中央與港人意願相悖的意旨,可能導致嚴重衝突,港人將會在政治和社會權利方面遭受滅頂之災。若這個強特首把他的能耐用來調解港人一制與中央一制矛盾,讓港人訴求和中央意旨在相持中作良性互動,將給香港帶來一個健康的社會。若這個強特首把他的能耐用來為港人爭取權益,將是香人之福。有這樣的可能嗎?到底如何?只有時間才能給我們作出答案。
由此,我們可以進一步得出結論:從權力和制度角度去看,香港不存在一國兩制;一切重大決策都由中央決定,香港政府和市民並沒有多大發言權。從民間社會、民心角度看,一國兩制中香港的一制強烈地存在;沒有廣大香港市民認同的事不可貫徹實行。正因為這種悖論現實決定,只要不是普選而是內定、被內定者又願效忠的話,不論誰當特首其命運都不會異於董建華;大不了只是表現的形式和程度不同而已。很確定的一點是,董建華辭職僅僅是董建華辭職而已;辭職絲毫沒有改變制度,絲毫沒有改變既是「 一國一制」 又是「 一國兩制」 的現實。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張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