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之音:中國金融系統能否經受國際競爭?

美國之音記者木風3月4日報導/中國按照世貿組織要求開放金融市場的日子正在一天一天逼近。人們對中國金融系統能否經受市場開放所帶來的國際競爭日益關注。對此專家們有的表示樂觀,但也有更多的人感到擔憂,認為這是一個巨大的未知數。

塗永紅:國有銀行仍將主導中國市場

2006年中國的金融市場將對世界開放。中國的國有銀行是否已經做好準備迎接外國金融機構的競爭,中國的金融系統是否能夠應對開放所帶來的全面挑戰?專門研究中國金融改革的專家們的看法有很大的差別。

中國學者的看法似乎比較樂觀。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學教授塗永紅在接受本臺採訪的時候表示,市場開放雖然會對國有銀行帶來很多挑戰,但這種挑戰不會動搖國有銀行系統在中國市場上的主導地位。

他說:「我覺得市場份額可能會發生一定的重新分配,但太大的變化不會有。中國人的心目當中可能對國有銀行的信任程度會比對外資銀行的信任要高。而它們外資銀行進來以後,主要是在中資銀行比較薄弱的市場環節,如國際業務、擔保、保險業等方面的市場份額會增加。」

塗永紅教授認為,即使在國有銀行完全實行了股份制以後,政府依然是這些銀行的最大的股東,所以這將給這些銀行提供最大的信譽保證。塗永紅教授提到的國有銀行在與外資銀行的競爭中還有一個優勢是,中資銀行對地方客戶的情況非常瞭解,在這些客戶的爭奪戰中,外資銀行難以取勝。

貝克:資金會流到外資銀行

不過,美國民間情報公司「戰略預測公司」的地緣政治分析部主任羅傑.貝克對中資銀行的信譽優勢的說法不能苟同。

貝克對本臺表示:「中國政府一直在利用中國人相當高的儲蓄率來幫助或扶持國有銀行。但隨著競爭的增加,銀行的透明度將會提高,各銀行的帳本都要公開。隨著透明度的增加,人們逐步會發現這些國有銀行有很多地方達不到國際行業標準,壞帳的真實嚴重程度可能會暴露出來。這樣將會動搖客戶對這些銀行的信心,從而把儲蓄轉移到更加可靠的外資銀行。」

貝克認為,一旦儲戶信心動搖,認識到政府也無法像過去那樣可以用外匯儲備來挽救這些銀行,資金就可能會流走到外資銀行。那時候,中資銀行將陷入危機。

諾頓:中國銀行尚未作好準備

在西方經濟學家看來,中國國有銀行的壞帳和產生壞帳的機制是最大的未知數。壞帳的黑洞究竟有多深,產生壞帳的機制是否能夠徹底改變,是無法預料的。加利福尼亞大學聖迭戈分校的中國金融專家巴裡.諾頓對這個問題就表示了很大的疑慮。

他說:「最近有人問,中國發生金融危機怎麼辦?回答應該是:實際上,中國已經發生了金融危機。因為從1998年以來,中國政府每年都向國有銀行注資,數量驚人,高達數千億美元。這等於是發生金融危機期間政府採取的挽救措施。」

諾頓強調指出,如果這些資金用於銀行結構的調整,花到了需要的地方,也算不錯。但諾頓認為,情況並不理想。

他說:「我們看看這些銀行,結論是它們還沒有做好準備。這樣的話,源源不斷注入的資金就給我們發出了一個危險的信號,那就是,它們的運作還沒有置於足夠可靠的原則之下,沒有受到足夠嚴厲的預算控制之中。」

諾頓:四大銀行壞帳數字不可靠

諾頓指出,中國官方公布的四大國有銀行的壞帳數字很不可靠。學界普遍認為,真實的數字可能要比官方數字大得多。他認為,但即使按照官方的數字,在研究這些銀行的時候還應該考慮到,這些數字只反映中國經濟上升時期的情況。這個時期貸款在增加,基數很大,壞帳比例自然就小。如果在經濟不景氣時期,貸款不斷減少,基數變小,壞帳比例自然就會大大上升。

諾頓是位研究中國經濟轉型的專家,曾經出版過《中國經濟改革》等多部專著。諾頓表示,最近中國銀行系統出現的一些問題特別令人擔心。他說,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去年上市的計畫被推遲,中國銀行哈爾濱一個支行行長攜巨款外逃等都反映國有銀行內部的問題還相當嚴重,遠遠沒有做好市場開放的準備。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