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出國留學我付出了沉痛的代價

案例一

  過了年我就27歲了。但是27歲的我發現,現在在國內要找一份中意的工作很難很難。

  我從國內的重點大學金融專業畢業後,在一家銀行找到份工作。但是銀行的工作太枯燥了,我不喜歡銀行的工作。做了一年半,我就辭職了。我家裡條件不錯,父親開了家外貿公司,我在他手下做了兩個月。我父親對我要求很高,看不慣我的做事,我也受不了這個工作的煩瑣。我的幾個同學工作了一年辭職都出國留學了。和她們聯繫時,他們都說出國讀書很好。學校環境好,讀書壓力不大,語言關也過了。於是我也讓父親出錢出力,去澳大利亞的一個大學讀國際工商碩士學位。2003年底學成回到上海。

  國外工作不好做,我知道,也沒打算在國外發展,可是回國後工作這麼難找,實在是出乎意料。我原本以為憑藉熟練的英語找一家外資公司絕對沒問題的。可是寄出去的簡歷十之八九沒有回音。起先我以為是我的收入條件開得太高。後來我向一個已經擔任人事主管的大學同學打聽「市場經理」的收入行情,才知道,以我的資歷根本不能成為市場經理。因為我在留學前沒有市場營銷經驗,留學後也沒有實際的營銷業績,所以沒有公司會聘用一個沒有工作經歷的人做市場經理。同時,因為我年齡偏大,所以也很少會有公司願意給我機會任「市場主管」甚至「市場助理」的崗位來積累經驗。我有一個月發出了50份履歷,但是沒有公司理我。即使有幾家公司通知我面試,都是「銷售代表」或「客戶服務」之類的職位,拿很少的底薪,指標高、壓力大,看不到發展的機會。

  現在我在一家物流公司工作,頭銜是總經理助理。我就是衝著這個頭銜去上班的。其實助理就是一個文書兼雜役。我不懂物流,所以關於業務方面的事經理也不讓我碰,當然我也學不到什麼專業技能。我的工作只是列印、接電話、簡單翻譯、跑腿什麼的。我的收入用年薪計算也就3萬元,一樣的看不到前途。我的工作崗位,既學不到什麼,也對公司沒什麼大的價值。我現在經常想,花幾十萬元出國留學幹什麼?浪費錢,浪費光陰。巧的是,公司總經理就是老闆,也是從英國留學回來的,這家公司是在他英國讀書回來後的一年裡開的,他在英國讀的專業竟然也是金融管理。我以小人之心猜測,大概他也是找不到公司索性自己開公司了。

  案例二

  我是學技術出身,碩士畢業。原來在國內的一家合資的通信公司做技術研發,當時收入、公司提供的福利都不錯,算是行業內的中上。可是公司內部的競爭比較大,一些年紀比我輕的人都擔任項目組長,我很有些失落。眼看著所學的專業技術漸漸被替代,升職又沒戲,於是在妻子慫恿下就考慮出國讀書。

  因為我的專業和公司背景,申請學校不是特別難。只是因為英語不行,加上推薦人資格不是很到位(我猜測),我在美國讀了一個不怎麼出名的大學的MBA,妻子和孩子都留在了國內。我讀MBA正趕上了報考高峰,但是MBA的就業開始趨向低潮。學校不出名,在美國,別說找工作,就是實習機會也很難得。另一面,中國經濟成為世界的關注,妻子來信幾次都說,國內工作機會多,收入也很高。當時,我還欠著幾萬美元貸款,每月還200多美元還要還十幾年。不馬上工作不行啊。

  回到上海,果然覺得變化很大。但是受衝擊最大的還是求職之路。我的不少老同事,老同學都位居要職,月收入數萬元。我開始找工作時,把目標定為月薪兩萬元以上的高科技或投資公司,想想自己有海外留學經歷,跨國公司工作過,技術出身……沒理由不如國內發展的同學。可是簡歷發出沒人答理,參加招聘會同人事經理交談,人事經理說得很直接「企業用人考慮成本和效率,能用本科生,就不考慮碩士、博士,能用本土人才,就不會考慮海外人才」。

  一家企業的招聘經理用上海人的話說我這樣的人才「不實惠」,雖然留過學,有兩個碩士學位,可是市場接納度低:開價太高,替代率高,就是我當初做技術開發常說的「性價比低」。由於回國3個月內沒有找到滿意工作,妻子經常埋怨,爭吵起來話題不免牽扯到,究竟誰該對當初「留學讀書」的決定負責。

  現在,我已經接到一家基金管理公司第二輪面試的通知,職位是「助理基金經理」。面試我的總監說,如果銷售好,公司效益也很好,估計年薪可以達到10萬元。其實,我出國前的收入已經接近這一水平。但是,我不能管這麼多了,如果公司對我滿意,我想春節後我就先在這家公司上班了。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