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環境可持續指數公布 中國倒數第14

就在大陸嚴厲進行「環保風暴」、暫停水電站建設的同時,瑞士達弗斯世界經濟論壇發布,世界各國環境質量可持續指數顯示,全球一百四十四個國家和地區,中國倒數第14,名列第一百三十三位。據聯合報報導,中國的環境污染十分嚴重。與兩年前相比沒有什麼改變。

電力項目沒有不破壞環境的

一個月前,國家環保總局叫停了30個總投資達1179億多元的在建電力項目,業內人士評價說,環保局叫停的那些項目並不是污染最嚴重的項目。如被停的三峽 1690萬千瓦水電站,每晚一天發電,國家就需大約多發4億度火電才能補上,燃燒原煤約20萬噸,相當於一個中型煤礦的年產量。對此,環保人士則認為大型水電站的修建會對所在地區的整體生態環境帶來嚴重的破壞。大港油田水利水電公司的工作人員也表示,電力項目沒有不破壞環境的,即使是相對好一些的水電也破壞環境,至少會使活水變為死水。

環境保護和發展經濟成為一對無解的矛盾

中國第一個倡導循環經濟的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員會高級工程師王維平說,全球共同面對著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問題,中國的問題更加突出,我們已經成爲世界第一大煤炭消耗國,第一大鐵礦石消耗國,世界第一大橡膠進口國,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耗國,2003年全世界有50%以上的水泥消耗在中國,我們在環境資源上可以動用的財富非常非常少。我們的矛盾比其他國家都要突出。

在環境保護和發展經濟雙重需求面前,環境保護和發展經濟確實成爲一對無解的矛盾。 如果因為環境保護,而限制電力項目的發展,那麼全國拉閘限電事件必又再現,由此引發的諸多不利,又會加劇經濟發展其他方面的矛盾。

專家指出,中國的經濟發展已經步入一個環境污染和能源危機的瓶頸,在未來的許多年將表現更為突出,這將成為一個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