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遠征軍抗戰紀實:緬甸蕩寇志(4)

讀罷「九評」,知國民黨有兩百個將軍陣亡,便知中國人民抗擊日寇的主體表現是由國民黨軍隊表現的,其中中國軍隊在緬甸的戰鬥,是中國近代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事,緬甸第一階段戰鬥中的「仁安羌大捷」,更是一個聞名於世的戰役,是近代史上中國軍隊第一次和盟軍併肩作戰所得的榮譽,是盟軍在第一次緬戰中唯一的大勝仗,同時更是一個奇蹟。因為孫立人將軍的新三十八師在劣勢情況下,竟以不滿一千的兵力,擊敗十倍於我的敵人,救出十倍於我的英軍,這十足表現出中國軍人作戰精神的英勇 與頑強。另外中華傳統文化「仁、義、禮、智、信」的優越性在中國軍隊的對日作戰中,以緬甸之戰體現的相當淋漓盡致。

緬甸之戰,從新38師於一九四二年四月人緬起,至新一軍成立,到一九四五年四月三日止,整整三年,前後兩期攻勢作戰,和中國軍隊對壘的日軍有第二、十八、四十九、五十三和五十六五個師團,及第34獨立旅和其它特種兵部隊,中國軍隊擊斃日軍3萬3千零82人,其中包括3個聯隊長和其他高級軍官,擊傷日軍7萬5 千4百99人,俘虜田代一大尉以下官兵3百23人,日軍幾乎全軍覆沒,新一軍傷亡1萬7千人,新一軍和日軍傷亡的比例是一比六。確實沒有任何其它一個中國軍的戰績能和新一軍相比。在一九四二年四月到一九四五年四月三日的三年對日作戰中,新一軍獲得全勝。軍長孫立人因此贏得「東方野戰之狐」美譽,被盟軍公認為中國最優秀的前線指揮官。

新一軍一九四六年移防東北剿共,孫挾其智勇,不待部隊完全集結,制敵先機,立即攻下鐵嶺;林彪部毫無還手之力,一直向四平街後竄。孫所部以其在印緬長期陣地戰之經驗,日夜不停的追擊,與敵在四平街大戰,林彪部倉惶向長春撤退,孫部緊追不舍,在公主嶺追及林彪,又展開一場大戰,直至將林彪部打得徹底失去戰鬥意志。孫以一貫旺盛之企圖,勢如破竹,一股奪下長春,孫後任長春警備司令。接著以新三十八師推進至吉林,此時共軍士氣低落,武器彈藥均缺,尤其無陣地戰經驗,連連遇上新一軍強勢攻擊,戰鬥信心盡失,此時孫研判共軍在東北尚未具型,尤其武器裝備人員都是七湊八湊,倉促編成,後方更是空虛;因此,孫親向杜聿明建議:「請下令立即以新一軍渡過松花江直取哈爾濱,制敵先機,使其無生存餘地。」 誰知杜沒膽量說:「長春以南尚未鞏固,一旦部隊北上,形成後方空虛,北進部隊那時被共軍吸住,無法後撤,共軍一旦南下,將不可收拾。「 自此孫只得長期率部
蜇伏在吉林、長春以南,有志難伸,而此後嘮叨可想而知。一九四七年後,孫立人改去臺灣訓練戮

本文留言

作者作者:孫克剛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