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瑣憶 (6) 三 反 運 動 親 歷 記

特務長楊標真冤                 
我永遠無法忘記,那一年秋天的一個下午,在我眼前出現一幅如此不可思議的情景:兩條細麻繩,死死拴住特務長楊標兩個大拇指,通過小滑輪用力一拉,楊標本能地踮起腳跟,就在腳尖離地的一刻,他滿臉通紅,大汗淋漓,殺豬一般地嘶叫起來……。
  
1952年春末,土地改革鬥爭才接近尾聲,志願軍『抗美援朝』正處於激戰階段,國內國外,都充滿濃烈的鬥爭火藥味。一天早上,值日員吹哨子全團集合在駐地的大廳裡,由團長作動員報告。團長姓林,不到三十歲,是個文質彬彬的文化人,又沒有甚麼架子,和大家相處頗為融洽,平常日子大家都稱呼他『阿團』,把『團長』甚至『同志』都免了。阿團作報告,無論是行政的還是業務的,簡要明瞭,說完拉倒,從不拖泥帶水。這次動員報告,不到半個小時。我聽著有兩個要點:一是根據上級指示,從今天開始,全團不放假,集中時間,開展反對貪污、反對浪費、反對官僚主義運動;二是學習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高崗同志的一篇文章,題目叫《榮譽屬於誰》。
  
離早飯時間大約還有半小時,拉琴的拉琴,練聲的練聲,踢腿的踢腿,沒有閑著。雖說不是科班出身,但近兩年的演藝宣傳生活,大家都明白一個道理,就是『曲不離口,拳不離手』。我兩年半前由阿團批准,到廣州的一家新辦的文藝學院戲劇系進修,一年前回來,立即下農村參加土改運動複查工作,不久前工作結束才歸隊,對團裡的許多情況不瞭解,一個人坐在大門口的石板台階上,想我的史丹尼.斯拉夫斯基。
  
特務長楊標斜背著他那個灰藍色帆布掛包,進進出出,幫著炊事員把飯桶和菜盆搬到大門外的灰埕上,準備開飯。我起身過去幫忙,順口問楊標,今天加菜不加菜?楊標笑著說:才過十來天,就想吃肉了。老規矩,一月加兩次菜,一號和十五號,風雨不改。
楊標年紀和我差不多,二十剛出頭,但在特務長(其實是專管伙食事務的)職務上,已經悶頭悶腦幹了三年多。我記得到大北山游擊區參加邊區縱隊的師政治部藝術宣傳隊,第一頓飯就是楊標安排的。那時是戰爭環境,籌集糧食相當困難,每個人行軍時除自己的背包外還必須背一條約五斤重的米袋,中途有適宜的地方,楊標就指定用誰的米袋,安排炊事員埋鍋造飯。一日兩頓米飯,八個人共用一小盆咸菜,叫做吃大灶。有時大米不夠,楊標就想法子弄來一些雜豆,煮熟了加點鹽水當飯吃,極少有青菜,吃肉更是夢寐以求的事。偶然到一個大一點的村鎮,楊標還真有辦法,動手動腳,和炊事員同心協力,
本文留言

作者巴 凌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