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藏高原生態惡化 影響重大

中國專家調查發現,號稱「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生態環境在30年間出現了明顯惡化的趨勢,大片冰川逐年消退,增長率達8.3%。

青藏高原包括了中國西藏和青海兩省區,跨越新疆、甘肅、四川、雲南,總面積大約佔了中國陸地面積的四分之一。

據新華網報導,上個世紀70年代,青藏高原的冰川面積為48859平方公里。到了本世紀初,冰川的面積變成44438平方公里。30年來,冰川面積減少了 4420平方公里,平均每年縮小147平方公里,總減少率達9%。草地退化現狀嚴重,減少率達24.3%。原來輕度的荒漠化土地向重度和中度荒漠化發展,相當部分的鹽鹼化土地也轉化為沙漠化土地。

絕大部分冰川的冰舌處於退縮狀態,大部分的雪線在上升,上升最多處有幾百米。冰川消減的程度依山系、位置不同而有差異。其中以帕米爾高原、喜馬拉雅山、岡底斯山和喀拉崑崙山的冰川,消減最為嚴重。

專家認為,全球氣候變干變暖,加上青藏高原迅速的差異性升降引起的微氣候變化,造成降雨量減少,生態環境惡化。

另外,越來越多的人為活動,如過度的放牧、旅遊區的開發,以及一些大的工程建設,也加速了冰川的消退。

青藏高原為中國和東亞、南亞地區許多大河的發源地,科學家認為,由於特殊的地質構造,青藏高原本來就是生態環境的脆弱區,而它的每一種生態環境的變化,必然會對全球氣候、環境,尤其是東亞、南亞發生重大影響。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