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友善的狐狸更聰明

家犬在幾百萬年前和野狼是表兄弟,但比野狼要友善的多,不僅不咬人,不攻擊人,還能和人溝通。哈佛大學的人類學家 Brian Hare 曾發現家犬比其表兄弟野狼或其它野生動物,甚至猩猩,更聰明,更能和人類溝通。不過有人認為這種社會行為可能和家犬長期和人類接觸而更能理解人的意圖有關。

西伯利亞的狐狸因為從來就沒有被人類馴化的過程而成為這一研究的理想對象。Dmitry Belyaev (細胞和基因研究所, Novosibirsk)於1959年發起了一項研究。該研究選擇對人不攻擊的狐狸互相交配,這一隨機交配過程在「和善的」狐狸之間進行。經過半個世紀以來的選擇,西伯利亞狐狸中形成了不具進攻性的更友善的種群。由於研究者的刻意避免,該種群在形成過程中和人類的接觸有限。

實驗者和狐狸接觸時間很短,每次大約只有20分鐘。這麼短的時間狐狸不可能學會和人溝通。當正式試驗時,狐狸被引入藏有食物的房間。 當人用眼光或手勢示意狐狸食物儲藏地點時,只有友善的狐狸能心領神會,迅速找到食物。 而不友善的,野性較大的狐狸完全沒有這個「悟性」 。 這項研究被發表在今年的〖現代生物學〗雜誌(Hare B., et al. Curr. Biol. 15, 226 – 230,2005)。

Brian Hare 承認這個結果大大出乎他們的意料,他們原以為友善的狐狸和有野性的狐狸不會有什麼兩樣。現在看來,聰明與善良的天性可能是緊密地連在一起的。

有的科學家說,這個實驗很有意思,可能也適用於人類。 善良的人可能更聰明,當然會善有善報。而惡者也許暫時能得逞,但最後總是愚蠢到「搬起石頭打自己腳」。這也許是惡有惡報的生物學基礎。

本文留言

作者華一 編譯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