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轉折性的大戰──在壯闊、血腥的長平大戰,趙軍統帥趙括究竟犯了那些錯誤,對於那可憐的40萬冤魂中,趙括又究竟該負什麼責任呢?!
長平大戰一開始,趙軍就犯了一個戰略性的錯誤,造成這種錯誤的人正是所謂的四大名將之一的上將軍廉頗。戰國時代,由於趙國的戰略環境和地理環境所決定,趙國的軍隊擅長的是野戰或者說擅長進攻,最差的就是防守作戰,趙國最厲害的就是戰場突擊力量,比如弓箭兵、輕步兵、騎兵等,所以才在對匈奴和胡人中屢建奇功。
秦國最擅長的是什麼呢?!是步兵和防守,雖然秦國有地理地形的優勢,但是數百年來東方六國攻入秦國本土的次數,有幾次呢?!這就充分說明瞭問題。可以說趙軍一開始就犯下了最大的戰略性錯誤。尤其,在對壘中後期,秦軍逐漸找到了對付趙軍的騎兵的方法後,即步步為營,以壕溝、弩兵封鎖的戰術,趙軍已經說徹底的喪失了戰場中唯一的一點優勢。
而,長平大戰一開始,由於數戰不利,趙軍統帥廉頗就主動堅守,以圖與秦軍拼消耗,讓秦軍知難而退,但是誰也沒預料到,秦軍是王八吃了秤砣鐵了心,一幹就是14個月,長平大戰的性質發生了根本改變,也就是由突發的戰役決戰,演變成了雙方有意識的戰略決戰和戰略消耗戰。也不知道當時的趙國統帥是如何想的,至少可以說趙軍犯下了第二個不可饒恕的錯誤。
當時就是業餘戰略家也知道,趙國的戰爭潛力遠遠要低於秦國,由戰役演變為戰略決戰就已經輸了一半,可是趙國的政治集群卻沒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換而言之,趙國應該主動割地求和,以圖保住趙國最珍貴的物資資源、人力資源和精銳的部隊,才是上策,遺憾的是沒有任何人想到這一點,為趙國精銳部隊的覆滅做好準備。這就是趙國犯下的第三個戰略性錯誤,可以肯定的說趙國已經輸定了。
由於物資、軍隊的大規模消耗和對壘,使趙國政治集群的心靈很脆弱,本來用擅場進攻的趙括換下喪失鬥志的廉頗,不能不說是一招好棋,可惜最佳的時機已經過去了,雙方的對壘陣式已經完全形成,趙國是必輸無疑了,只是看輸多少和輸多大而已了。加上臨陣換將,新統帥上任後又要二到三個月磨合才能形成戰鬥力,一則趙國國力基本耗盡,二則秦軍又不是傻子怎會讓趙軍有這樣的機會。所以,這時也就犯下了第四個戰略性錯誤,趙軍覆滅的時機完全成熟了,所以不是趙軍統帥趙括的紙上談兵的緣故,而是這時的長平大戰本身就是一個輸定了戰爭。
但是,趙括上任後又犯下了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也或者說是一個讓人敬佩的錯誤,即「以身殉國,抵死反抗」,雖然是做錯了,當時相對於歷史上的一群群無恥的漢奸,簡直就是一個完美的英雄,就是他的敵手──殺人王白起也是敬佩不已。可能正是由於趙括的拚死的反擊,給秦軍造成了空前絕後的傷亡,最後趙軍被騙投降後,秦軍還要不得不用殘暴的集體屠殺來泄憤。至於,當時趙軍究竟給秦軍造成多大的損失就不知道了,因為秦人根本就不敢把它回憶起來和記錄下來。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長平大戰不但是趙國心中的永遠的痛,也是秦國心中永遠的痛。長平大戰後,秦國數次被其餘5國痛打落水狗,甚至一度被攻入咸陽郊區的藍田一帶,用了20多年才恢復了元氣。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一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