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風暴禽流感遲早突變恐奪1億人命

華盛頓郵報五日電, 東南亞的養雞業欣欣向榮,但暗藏禽流感蔓延的隱憂。

東南亞和中國大陸的農業發生革命性變化,家禽產量在十年間增加一倍多。但飼養雞隻大增,和其他牲畜混合雜處,國際專家警告說,這種環境易致禽流感蔓延。

泰國一年前爆發禽流感疫情,大舉撲殺雞隻仍未能消滅病毒,很多雞農現在又恢復養雞,環境不衛生的程度對現代農業構成空前威脅。泰國一個雞農很無奈地說:「即使我們怕這種病捲土重來,也不能怎麼樣,我們又跑不了。」

聯合國農業官員說,雞農可以採取一些簡單的措施,防止傳染禽流感,例如規定工作人員一定要消毒鞋子和車子,換衣服,才能進入養雞場。還有不准外人靠近雞棚,隔開雞隻和其他牲畜動物,蛋盤和雞籠也要保持乾淨。

但雞農不肯配合,東南亞各國政府又沒有經費和人力執行這些規定。他們坐視不管,有時是基於政治考量,因為養雞業已經成為經濟成長的重要支柱。

因此,雞隻感染一旦蔓延,人也更可能爆發流行。公共衛生專家說,禽流感病毒遲早會突變,產生殺傷力高、感染力和普通感冒一樣強的流感。

果真如此,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官員預測,全世界至少要死兩百萬到七百萬人,最多可能奪走一億條人命。衛生專家說,禽流感病毒已經有一九一八年引起西班牙流感大流行病毒的特徵,那次大流行造成約四千萬人死亡。

前美國衛生部長湯普森去年十二月在卸任記者會中說,他最憂心的衛生課題就是禽流感;他擔心這個「大炸彈」的程度甚至超過生化恐怖攻擊。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泰國、越南、印尼叁國去年年初飼養的雞,是一九八○年代末期的將近叁倍。一九八八年以來中國大陸飼養的雞增加廿億只,也成長一倍。

鴨的數量也大增,這點特別值得憂慮,因為專家認為,鴨的潛伏期比較久,鴨又可以自由活動,在禽流感的蔓延上扮演關鍵角色。

東南亞的雞、鴨、豬和人都很密集,可能隱藏大風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傳染病研究中心主任歐斯特霍姆說:「東南亞現在顯然是最有可能出現新病毒引發大流行的地方。即使達爾文復活,也不可能創造出這麼好的基因重組實驗室。」

聯合國等機構的專家說,採取簡單的預防措施所費不多,東南亞農民必須改變心態,不能再賭運氣。(編譯楊清順/華盛頓郵報五日電)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