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新聞週刊》:北京的街道靜靜的

1月31日將出刊的《 新聞週刊》記者梅琳達劉(Melinda Liu) 與喬納森安斯費爾德(Jonathan Ansfield)報導:上週,北京一處僻靜的民居被哀悼的白色淹沒,那是老百姓表達對剛剛辭世的趙紫陽的尊敬的方式。趙紫陽是前共產黨總書記,因89年反對暴力鎮壓學生運動被罷黜,在家軟禁15年後於17日逝世。

經濟學家及民主人士彭定鼎(Dean Peng)在悼念趙紫陽的書中寫道,趙紫陽是「中國的戈爾巴喬夫,」「我們將秉承您未盡的事業,民主終將來到中國。」彭用了真名,「我為什麼要害怕?應該是當局害怕我。當局壓著趙紫陽去世的消息,正說明他們有多害怕。」

趙紫陽的敬慕者很多,不過像彭定鼎這樣公開表態的人很少,因為趙家的靈堂上有便衣,他們不敢去祭奠趙,而有些人想去卻被當局關在家裡。中國能公開悼念趙紫陽的地方只有香港,在那裡,部分立法會議員為趙默哀一分鐘,1萬5千人為趙燭光守夜。因為共產黨媒體只有兩行的消息,絕大多數中國大陸民眾對趙的逝世還蒙在鼓裡。數百萬受過教育的城裡人從網際網路上或人傳人知道消息後,也只能在網上表達他們的哀思。

沒有人想到藉著趙的去世,掀起一場政治改革運動。為什麼?比較粗淺的回答是現在中國的知識份子都不關心政治,都淘金去了。那麼深層的原因是什麼呢?洛普(中國)諮詢有限公司的民意調查顯示,多數中國人稱他們對目前的生活「非常」或「基本」滿意。現居臺灣的89年學運領袖之一吾爾開希說:「現在的年輕人不像我們當年,他們能看到點希望。」

上週一,一幫中年人正參加同學聚會,89年他們都在天安門露過營,目前都在事業上有了成就,算是人們說的「社會的脊樑」,當他們聽到趙紫陽逝世的消息後,突然一片沉默,接著大家舉杯向趙致敬,然後把酒杯砸個粉碎。一位地產商回憶說:「坦率的講,我們現在的生活比89年想像的好,這一點西方人沒法理解。」

網際網路也起到了渲泄憤怒的作用。因為89年學運在勞教所及監獄度過五年,幾週前又被捕的北京師範大學教師劉曉波曾經說:「網際網路使生活容易些了,八十年代寫了民主請願書,要想找人簽名,你得騎著自行車跑很多路,才有幾個簽名,現在,你只要往網上一貼,馬上就有成千上萬人簽名。」 北京一所大學的教授說:「大學裡所謂的BBS,給了學生發泄不滿的地方,不像89年,學生只能去天安門,現在,BBS就是學生的天安門。」

然而,不是說怨氣沒有了,抗議沒有了。中國反腐敗的抗議從未間斷過,失業、苛捐雜稅、退休金不足、強行拆遷,不滿遍地都是,不過從來沒涉及到政治改革。

上週中國當局重申,89年的鎮壓是「正確」的。形勢還是很緊張,天安門一派肅殺,每年3月人大時,各地的訪民會到北京,每年的6月4日一直是當局的敏感期。沒多少中國人會重蹈六四的覆輒,不過趙紫陽的辭世表明,中國當局認為的不安全因素還沒有完全消失。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