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中共欲抹殺趙紫陽功勞反幫倒忙

紐約時報1月23日發表駐京記者的一週綜述性文章--「天安門的幽靈繼續困擾中國的統治者」。文章認為,中共旨在讓趙紫陽從歷史上消失的種種笨拙努力,反倒讓大陸知識份子、自由派人士以及香港、臺灣民眾,甚至還有白宮,更深刻地記住了他。

文章說,中國國家胡錦濤上週率領全體政治局常委,出席了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一個隆重葬禮。胡錦濤對700多名老幹部發表講話,人民日報次日在頭版高度稱讚逝者的偉大成就。

如此盛大的場面,通常只會在做出重大貢獻的國家領導人離去後才會出現,但這次被追悼的並非日前病逝的前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務院總理趙紫陽,而是內蒙古某個知名度不高的人物。

文章認為,這種用紀念一個人的死來抹殺另外一個人的死的極權式做法,表明六四事件仍在中國具有政治影響力。六四前夕,趙紫陽曾親臨天安門廣場,含淚向絕食學生表示,「我們來得太晚了」,並勸學生為了安全,離開廣場。

但是,如同1989年當局將學生運動定性為「反革命騷亂」,反使運動升級一樣,當局後來試圖抹殺趙紫陽在民眾中的記憶之努力,也強化了他在同僚、知識份子、記者、海外異議人士、香港和臺灣的議員甚至白宮決策者心目中的威望。

趙紫陽病逝後,中國外交部發表簡短聲明,譴責其分裂國家分裂黨。但支持者的弔唁電郵擠爆了海外的網站和地方性及外國的媒體。他被奉為中國經濟改革的設計師之一,主張大範圍政治改革的有遠見者,以及反對使用暴力對付人民的領導人。白宮稱他是一個「有道德勇氣的人」。

趙紫陽的前助手、因六四入獄的中共最高官員、現仍遭軟禁的鮑彤撰文稱,「趙紫陽仍和我們在一起,為爭取中國人民的權利和民主而奮鬥」。

有關趙紫陽的更全面傳記披露,趙紫陽早年在河南從政時,曾下令處死可能包括他父親在內的地主;80年代中期擔任國務院總理時,他搞倒了前改革派總書記胡耀邦。但這些事實都無法阻止趙紫陽的聲望繼續上升。

即便一些欽佩趙的人也承認,中國經濟自由化和政治有限自由化的主要動力來自鄧小平。八九民運的兩名學生領袖吾爾開希和王丹也分別給亞洲華爾街日報撰文指出,趙是在黨內鬥爭中失勢後才轉而支持示威人群的。

但這些都只是一場非白即黑宣傳戰中的灰色地帶。結果是,共產黨拋棄了趙紫陽,反對派接納了他,把他塑造成一個不斷抗拒的象徵--這本來是不大可能發生的事情。

文章指出,中國異議人士由於政見分歧,無力推翻中國政府,但趙紫陽和六四卻成了中共看來揮之不去的幽靈。

由於反對派在無形中、在沒有國界的地方抗爭,中共看來無法一廂樵傅厥樾蠢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