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腐敗:科研論文實驗成功率不足5%

學術腐敗:科研論文重複實驗成功率不足5% 新華網南寧1月24日電 (何豐倫韋日成)「國外在公開刊物上發表的論文,90%以上可以在實驗室和實際操作中重複再現,但國內科研論文重複試驗成功率還不到5%,這與學術浮誇風、腐敗風、買賣文憑風密不可分。」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十屆人大代表、廣西科學院院長黃日波接受記者採訪時,痛斥學術腐敗風。

黃日波對目前學術界、科學界的學術成果、科研成果含金量低深表憂慮。他告訴記者,不少科研人員熱衷於搞基 礎研究、理論研究和實驗室研究,就是不敢搞應用研究,因為後者必須具有很強的實際操作性,必須能不斷在實際操作中再現。

黃日波對國內外科研論文重複成功率進行了比較:「科學以實驗為基礎,國外發表的科學論文90%以上能夠在 同等實驗條件下再現,而國內科研論文重複試驗成功率還不到5%。這就不僅是一個學術態度的問題,而是一種學術風氣和社會風氣的問題。」

黃日波認為,科研論文含金量低的問題與考評制度、政策導向和社會風氣密切相關。他說,現在各大高校評教授、評成果,只是硬性規定論文數量,沒有強調科研成果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以刊登論文的刊物級別界定論文質量,沒有直截了當地針對論文本身進行審核,這不僅給學術、科研造假者以巨大的空間,而且在客觀上助長了急功近利的浮躁風氣。

「科學界真正有能力與企業掛鉤搞應用研究的科研人員少之又少,因為應用研究立竿見影,發表論文可以靠修改參數來顯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而應用研究則來不得一絲一毫的虛假浮誇。」

黃日波為廣西科協副主席,曾獲英國裡丁大學博士學位,上世紀90年代至今,他主持的基因工程菌的構建及其發酵穩定性研究,多次獲得國家級和自治區級科研獎項,並與英國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等多個國家科研院所合作進行科學研究。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