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議: 2004年末盤點烏魯木齊的50大悲哀

我出生在60年代的烏魯木齊市中心一帶,從小無憂無慮、輕鬆愉快。小時候對烏魯木齊的印象已不太清晰,但僅存的記憶都是一些比較恬靜、美好的回憶:烏魯木齊人口不多,很平靜的大街小巷,最高的是8層的崑崙賓館,也叫八樓,市中心的主要街道--解放路大多是2層樓的商鋪,人民電影院的室內及露天電影院,南門花園每天溜鳥及晨練的人群,二道橋團結劇場及門口的夜市,很大的南門體育館,天山百貨大樓,天山商場,鴻春園飯店,百花村及群眾飯店,還有最好玩的人民廣場、西公園、紅山及山上的地道等等。春天,雖然很短暫,道路泥濘,但擋不住蠢蠢欲動的心,燕兒窩、七紡東山公墓的掃墓活動雖然在現在的人們看來都是太嚴肅的事,但在當時都帶給我們極大的快樂與興奮,聞著沙棗花香,迎著漫天飛舞的白楊花絮,我們到處盡情地玩耍、春遊。夏天的烏魯木齊氣候宜人,比較乾淨,是萬物生長的季節,也是人們最精神的一季,人人都興致高昂地在幹著自己的事情。秋天的烏魯木齊是金色的收穫季節,吃不完的各種美味水果,準備過冬的一車車成麻袋裝的大白菜、土豆,需要涼干的辣子、豆角等堆滿了各家各戶的門口,如果誰家要卸一車過冬的煤炭,踴躍來幫忙的親朋好友會在幹完活後快樂地聚餐,高聲地划拳。冬天的烏魯木齊比較漫長,天氣很冷,積雪雖然不能像今天一樣被及時的清除掉,但那時的積雪可以保持數月的潔白,一塵不染。大人們一般不太出門,孩子們卻同樣歡樂,打牛(陀螺)、滑爬犁、溜冰,還有勇敢者的遊戲--空手扒著汽車尾橫貫全市溜冰,回家後再吃個熱熱騰騰的烤土豆,真是快樂無比。那時的小孩玩具只有煙盒、磁片、瓶蓋、用汽車螺絲自製的牛(陀螺)等少而又少的簡易玩具,但他們一定比現在的孩子快樂的多。那時小孩子個頭都不高,但也一定比現在的孩子勇敢、頑皮得的多,可以一個人到很遠的地方去,上下學從不讓家長接送。那時的住宅建築大部分都是平房小院,鄰里之間非常親切,每家每戶都沒有鎖,很少聽說誰家被盜的消息,往往都是誰家有困難,鄰居會全力來幫助你……。按現在的標準來看,1979年以前的烏魯木齊雖然不富裕,但大家都在一個祥和、平靜的大環境中,快樂的生活著。整個社會也很簡單、純樸,總體看來,那時的烏魯木齊就像一塊沒有被彫琢的璞玉、一張沒有畫幾筆的白紙,正靜靜地等待著後人來加工,來描繪……

2004年底的一天,當我氣喘吁吁地登上雅瑪里克山頂平臺向下一望,烏魯木齊籠罩在一片黑霧之中。這就是我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生活著、熱愛著的城市嗎?我突然生出一種悲е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