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紫陽去世 中港臺媒體呈巨大反差

在中國大陸,趙紫陽逝世後,中國官方新華社只發布了一條簡短消息。一些香港和臺灣的報紙週二敦促北京重新考慮對趙紫陽的評價。

繼官方新華社在週一發表簡短消息後,中國官方媒體只有極少數報紙在不起眼的位置簡短報導了趙紫陽去世的消息。

電視和廣播仍沒有任何有關報導。

黨報人民日報在最後一頁的最下角天氣圖表的上端發了一條簡短的趙紫陽生平。上海的主要黨報解放日報也在第二頁下方刊登了一行字的消息。

而相比之下,最近去世的前政治局委員宋任窮卻得到頭版待遇,並附有照片和評論。

在中國國內,CNN和BBC等外國電視臺在報導有關趙紫陽逝世的消息時則被切斷信號。在香港,親北京的文匯報對趙紫陽逝世只發表了一條50字的消息。

相比之下,《蘋果日報》的頭版頭條標題是:"中共欠他一個公道"。 該報在社論中回憶了趙紫陽1989年到天安門廣場含淚看望絕食學生的場面。 社論還說:"既然趙紫陽選擇了與人民站在一起,人民當然就會與他站在一起。人民會永遠記住他。"

香港英文報紙《南華早報》則把趙紫陽稱為"一位具有明顯人文色彩的共產黨領導人。"

《明報》在社論中說:"我們真誠呼籲,強調'以民為本'的胡錦濤、溫家寶為首的中共現領導層,能夠站在歷史的高度,順從民意,對趙紫陽的一生功過作出公正的評價。"

臺灣英文報紙臺北時報說,北京當局能夠在短期內拒絕公眾的呼籲,但不可能永久地忽視這一呼籲。為了中國長遠發展,為了在台海兩岸間營造和平與國際穩定,胡錦濤和溫家寶總理應該幫助恢復趙的名譽,並培育趙紫陽以他的政治生涯為代價而播種的民主的種子。

臺灣自由時報評論說,一小部分臺灣人曾寄希望於胡錦濤虛假的啟蒙形象。實際上,控制一個民主出於新石器時代的國家的統治者自己連民主是什麼都不清楚,他們怎麼可能是啟蒙的呢?更不用說是趙紫陽。趙紫陽曾提倡新權威主義,而不是民主改革。他只是對絕食的學生灑幾滴眼淚,說幾句話,就被軟禁到死。看看趙紫陽的命運,誰還敢說,中國領導人是啟蒙一派,並想要民主。

臺北聯合晚報的社論說,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過去15年裡,中國社會和經濟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人們把金錢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對天安門學生運動的記憶已經漸漸逝去,對政治的興趣也已經消失。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