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音樂故事:(一) 瑟與箏 (二) 焦尾琴

(一) 瑟與箏

秦國的時候,有個叫綩無義的人,他將瑟傳給他的兩個女兒,然而兩個姐妹都想將瑟獨自擁有,所以綩無義在難以公平取舍下將瑟分成兩半,十三弦的分給姐姐,十二弦的分給妹妹。當秦王聽到這個消息,覺得很好奇,就將這新的一種樂器叫做 「箏」。而十三弦古箏一直流傳到民國初年才有十六弦和二十一弦古箏的產生。

(二) 焦尾琴

中國歷史上有許多名琴,漢末的音樂家蔡邕有張琴叫做 「焦尾琴」就是其中之一了。有一天,蔡邕出外散步,看到一個鄉下人正在燒柴煮飯,熊熊柴火中傳出陣陣香氣,並有畢畢剝剝清脆的聲音響起。蔡邕一見,不管三七二十一急忙一手就伸進火堆裡,很快的抽出一截已著火的木頭,迅速的將上面的火焰扑滅。這個奇怪的舉動,讓那個煮飯的鄉下人又驚又氣的大叫: 你幹嘛搶我的木頭?你存心搗蛋是不是? 蔡邕趕緊向鄉下人賠罪解釋。原來,蔡邕從木頭的香氣及燃燒時發出的聲音,斷定這是一截制琴的好木頭,所以才會急急出手拯救,他並且願意出高價買這截木頭。農夫聽了蔡邕的解釋,不再生氣,並且將木頭送給蔡邕。蔡邕於是用這截尾端燒焦了的木頭,做了一張琴聲悠美的 「焦尾琴」。

本文留言

作者廖真佩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