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敏欣:胡溫不改革不打壓
自從中國新領導人胡錦濤和溫家寶上臺以來,中國的自由派知識份子和西方世界都希望他們能重新啟動中國的政治改革。在過去十五年中,由於天安門事件的影響和共產主義政權在前蘇聯和東歐的崩潰對中國造成衝擊,再加上經濟高速增長帶來的政治穩定效應,中國政府一直沒有實施政治開放的政策,因此中國的政治改革總體來說停滯不前。兩年前,胡溫順利接班。去年九月份,江澤民辭去中央軍委主席一職,從而讓胡錦濤全面掌握中國的黨、政、軍大權,中國領導人從第三代到第四代的過渡,可以說是中國共產歷史上最平穩的一次。正是由於這一緣故,對胡溫在政治改革上抱有厚望的人都以為胡溫將以更寬容和開放的態度來對待中國的自由派勢力,和用實際行動來顯示他們的政治改革決心。
持這種看法的人並不幼稚。過去兩年,胡溫處理一些重大問題時,都體現了務實和果斷的風格,尤其是在應付沙士危機,和廢除踐踏人權的「收容」規定這兩件事上,胡溫的決策贏得了廣泛好評。另外,自他們上臺以來,胡溫的所謂「親民政策」也讓人感到耳目一新。
正是由於許多人對胡溫寄予厚望的緣故,因此最近發生的一系列中國政府對異己分子採取的鎮壓或騷擾行動,使這些人對胡溫的政策的本質開始產生懷疑。他們對胡溫在政治開放和改革上,尚無實際舉措這一事實,感到失望。他們還認為中國政府最近不僅沒有推動政治開放,而是增加了對媒體的控制,和對政治反對勢力的監視及鎮壓。比如在去年十二月中國警察拘留和傳訊了著名的自由派知識份子劉曉波和余傑。
去年秋天,中國政府關閉了民間最有影響力的政策研究雜誌《戰略與管理》。在江澤民辭去軍委主席後,北京逮捕了首先報導該消息的《紐約時報》的中國僱員趙岩。
當然,這一系列措施表明胡溫「新政」在短時期內,不太可能在政治改革和開放上有很大作為。對真正瞭解中國政治運作規律的人來說,這並不是意外。對任何中國新領導人來說,上臺之後的首要任務是鞏固權力。一般來說,鞏固權力有兩個途徑。一是通過現有體制運作程序,把自己的人馬按部就班塞進重要部門,從而控制黨政軍要職。
二是通過發動體制外的力量,對現有官僚體系進行攻擊,並通過群眾運動或民主程序(選舉)奪取其權力。顯然,第二種辦法風險大,因此很少被採用。
對急於通過第一種途徑來鞏固自己政治權力和地位的中國新領導人來說,他們面臨一個兩難選擇。如果在政治權力尚未鞏固之前就進行政治開放,他們肯定會遇到來自黨內的保守勢力的壓力和反對。從過去二十五年的歷史來看,這樣的改革者如
- 關鍵字搜索:
-
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