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種勢力是「毛派」,拚命地想回到過去,否定改革開放的必要性和成就,想把中國拉回1978年以前的軌道。這種勢力被稱為「左」派,其上層人物主要是在改革開放後失意的政客。這些人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是沒有什麼市場的,因為那十年的改革是「柏累托累進」式,也就是社會全體階層受益的改革。然而,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以後,精英驅動的改革逐漸體現了官僚-精英階層與群眾利益高度的不一致。官僚-精英階層利用手中權力,制訂明顯有利於自己、剝奪中下層群眾利益的遊戲規則,造成劇烈的貧富分化。此時,恰逢一九八九年事件後「左」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得到官僚-精英階層的支持,於是「左」派又活躍起來,利用人們善於遺忘的弱點,獲得了相當數量的、在官僚-精英階層異化了的改革中的受害者--貧苦農民和失業工人的支持,成為抵制改革的一股強大力量。
第二種勢力則是「激進民主派」,也就是被稱為右派的那些人。這股勢力完全否定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一切成績,主張全盤引進資本主義,完全倒向西方。右派勢力一部分流亡海外,留下來的則受到持續不斷的沈重打擊,目前已經處於蟄伏階段。中國激進民主派最大的弱點,就在于思想越來越僵化,特別是在蘇聯改革在蘇聯的激進民主派破壞下弄得一敗塗地之後仍然不進行反思和革新,繼續重複著已經破產了的那些激進民主理念,不但遭到官僚-精英階層的打擊,而且也遭到「左」 派打擊,卻在中下層民眾中得不到支持。但是這種力量在知識份子階層中仍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我相信一旦有適當的時機,蟄伏的激進民主派又會活躍起來。 (博訊 boxun.com)
第三種勢力是「官僚-精英改革派」,他們是既得利益者。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之前,改革派隊伍基本沒有發生大的分化。但九十年代以後,官僚-精英集團與中下層群眾的開始逐漸走向利益尖銳對立局面,促成了原來統一的改革派的分化。官僚-精英利用手中權力,制訂遊戲規則,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在極度不公正的基礎上斂聚財富,損害了社會多數階層的利益。很明顯,「官僚-精英改革派」試圖讓這種局面持續下去。因此,「官僚-精英改革派」表現為在經濟改革方面全盤接受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經濟政策和社會福利政策的制訂,甚至比西方國家還要「右」;而在政治改革方面,頑固拒絕任何民主化和公開性嘗試,和毛派一樣 「左」。由於官僚-精英集團手握各級政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目前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