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皇帝權威的契丹金銀牌之謎

金銀牌是幹什麼用的?史書上記載得清清楚楚。《宋史.輿服制》寫到:「金字牌者,日行四百里,郵置之最速遞也,凡敕書及軍機要切則用之。」《遼史.儀衛志》記載:「國有重事,皇帝以牌 (指銀牌)親授使者」,「法,晝夜馳七百里,其次五百里。所至如天子親至,須索更易,無敢違者。使回,皇帝親受之,手封牌印郎君收掌。」由此看來金銀牌是皇帝用的東西,代表著皇帝的權威。

  石砬縫裡發現了寶貝

  1972年12月15日,一個平平常常的冬日,承德縣暖兒河畔深水河村的兩位農民李平文、王慶雲相約到附近的山上去打獵。

  他們抗著獵槍,從村西的水泉溝鑽進塌木溝尋找獵物。塌木溝東北高山上有一處老陽坡,坡東南是峭壁深澗,幾十米高的大石砬子陡立險峻。

  突然間,他們發現了一道砬子縫中有什麼東西閃著光,於是爬到砬縫之間的台面上,撥開上面的浮土,發現了一個金屬牌,接著尋找,在不遠處土中又發現了一塊。

  兩個牌牌大小相差不是很多,一個閃著金光,一個透出銀輝,上面都刻有不認識的字。兩位農民不知道這牌牌是幹什麼用的,便帶回家給小孩子玩,小孩子用繩子拴上拉著跑,牌牌兒發出清脆的聲響。

  他們哪裡知道,這就是古時候的金銀牌!

  當作玩具的金銀牌被當地文物部門發現後,兩農民決定捐獻國家。

  專家認定是「契丹符牌」

  在深水河村發現的金銀牌是什麼樣子呢?

  考古人員經過仔細核實,留下了以下記錄:「金牌牌面為長方形,四角抹圓,體如薄板,光亮耀目。重475克,含金純度達98%,長21厘米,寬6.2厘米,厚0.3厘米。上端有穿孔,內徑1.0厘米外徑2.5厘米,孔深1.4厘米。孔的圓周突起如箍,內壁有磨痕。穿孔下刻有3個雙鉤陰文契丹字。」

  「銀牌的形狀和文字與金牌完全一樣。重383克,長20.9厘米,寬6.1厘米。穿孔內徑1.0厘米,外徑2.2厘米,內壁也有磨痕。體積、穿孔略小於金牌,文字為雙鉤陰刻,陰刻部分鎏金。」

  我省著名的考古學家鄭紹宗先生對這對金銀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他斷定,這是「契丹符牌」。關於牌上的刻字這位考古成就頗豐的老專家進行了一番考證。

  他認為,雖然牌上的三個契丹字還不能夠確切解讀,但是根據這種文字的構造方式,可以看出是契丹小字,在現存的契丹小字中,找不出與此三個字完全相同的文字,其中有些部件,則已經見過。《遼史.儀衛志》有記載,「銀牌二百面,長尺,刻以國字,文曰『宜速』。」金銀牌上的第一個字,與前面發現的遼陵哀冊裡的「皇」字相似,可解作 「敕」。鄭紹諳壬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