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嘯大災難後對各國經濟正面及負面影響

東南亞及南亞地區此次發生的海嘯大災難,所造成的死亡人數不計其數,而目前也有太多問題懸而未決,但細心的投資者仍可從亞洲各國政府如何應對此災難,來衡量海嘯對各國未來經濟發展的負面及正面影響。

受海嘯襲擊國家

信貸評級不會改變

  投資者可從五個方面著手探討,其中一項是債務。標準與普爾前天表示,雖然這次海嘯所造成的死亡人數慘重,而財產及建築設施也受到破壞,但是受海嘯襲擊的亞洲各國,其國家信貸評級將不會因此而改變。

  由於亞洲過去享有良好的經濟增長,再加上國際援助不斷增加,因此這個結論是合理的。然而,這次的經濟脫軌仍然可對亞洲經濟體系的財政立場造成顯著影響,尤其是那些債務纍纍的國家。

  更何況,在12月26日之前,貝爾斯登(Bear Stearns)的分析員約翰已經指出持續高漲的公共債務水平將是明年所必須注意的趨勢。

  在新興市場國家當中,亞洲公債在90年代後半期的增長尤其迅速,從1996年總國內生產總值的40%增至65%。如果亞洲肯用目前的實際增長來減少債務,那麼未來的前景將會更美好,而那些選擇避免增加債務來應付海嘯災難的國家,也將受到投資者的青睞。

  其次是泰國首相達信,由於他近來在遏製毒品及對付泰南回教徒所使用的強硬手段,使得他的股票也應聲退低。

  如今就得看達信是否能夠證明他是一位受到廣泛愛戴的領袖,而達信也必須說服投資者他有能力縮小泰國旅遊業所蒙受的收入損失。

  從賬面上看來,泰國的旅遊業只佔國內生產總值的6%,不過這在一定的程度上並不包括該領域為當地人所帶來的消費,對泰國這個亞洲第九大經濟國而言,這是個發展中的重要行業,而達信是否能夠讓它繼續增長將是投資者可注意的一環。

  再來是中國的反應,北京想要與亞洲促進關係已不是什麼秘密,上週末發生的海嘯所導致的破壞正是中國可標榜作為先進及仁愛國度的最佳時機。

  然而,除了提供總值人民幣2160萬元(426萬新元)的物資及經濟援助,並派遣緊急搜尋及拯救專家前往災區之外,中國恐怕還得作出更多貢獻。如果把中國所面對的挑戰考慮在內,那已算是非常慷慨的舉措,不過這正是進一步與鄰居們增進感情的良機。中國是否會把握機會?

領袖維持和平

將使股票走高

  第四是領袖們如何維持和平。在進行拯救行動的當兒,區域國家暫時把紛爭擱置一邊。在友好的合作下,亞洲領袖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增進感情以為長遠做打算;若能辦到,這個所謂和平的訊息,最終將會致使股票走高,並降低債券殖利率。

  例如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