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心酸的「雞蛋工程」

通過「普九」和希望工程,貧困山區孩子們受教育問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決,但其健康狀況卻依然讓人擔憂。在四川金堂縣鹽井小學,900多名學生中1/3處於嚴重貧困狀態。學校有一個食堂,但基本不賣菜,因為學生都吃不起。有的學生連帶米蒸飯都不可能,只能每天中午回家吃玉米棒子!營養跟不上導致學生身體狀況極差,每星期一早上舉行升旗儀式,20分鐘內學生就要暈倒三四個。目睹此景,成都教育基金會及志願者們發起了「雞蛋工程」,號召市民捐款,注入「雞蛋基金」,讓每個山區孩子都能每天在課間吃上一個雞蛋。

 一個小小的雞蛋,營養有多高。它含蛋白質7克、脂肪6克,產生熱能82千卡,鈣、磷、鐵和維生素A含量很高,還含有其他多種人體必需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這些詞典裡的解釋,很多講究養生之道的城裡人耳熟能詳。就一般家庭而言,肉蛋奶更是每天食譜中最基本的項目。然而對貧困山區的孩子來說,能吃上一個雞蛋卻是一種莫大奢望。處於成長期的他們整日飢腸轆轆,在步履蹣跚中探索著人生的希望。他們瘦弱的身影,是我們這個社會最具遺憾色彩的標點。

  希望工程雖然解決了欠發達地區貧困孩子們「有學上」的問題,但沒有給出一個「如何上」「如何更好地上」的答案。所以在像鹽井小學這樣的地方,才會出現同樣讓人憂心忡忡的場景:在用愛心砌成的希望小學裡,孩子們仍在忍飢受凍,營養不良體質孱弱,讓人加倍垂憐。

 面對這些連菜也吃上、連飯也吃不飽、連雞蛋都視為奢侈品的孩子,很多大人應該感到臉紅。全國一年公款吃喝的費用就在2000億元以上,相當於吃掉一個三峽工程,若購買成雞蛋,恐怕堆得比喜馬拉雅山還要高還要大,夠全國的貧困孩子吃上多少年!那麼多出身城市的年輕人不珍惜糧食,一碗肉吃上幾口感到口膩便要倒掉,一桌桌山珍海味更是扔的比吃的多。他們不知道,貧困山區的孩子一年到頭連菜也吃不上幾口,幾根咸菜就能打發幾天。

 每天為貧困孩子捐出一個雞蛋,在大部分城市工薪族眼裡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事兒,但對貧困孩子來說卻意味著生命健康多了一份雨露滋潤。筆者希望,成都市那些年輕志願者的所見所聞能夠震撼更多城裡人的心靈,激發出更多惻隱之心、關愛之心,讓大家慷慨解囊,積薪燃火,使「雞蛋工程」惠及每個貧困孩子。

 關愛貧困孩子的營養健康,不能只是熱心人們的事情。如果沒有一套完整的公共救助機制,由於熱心人關愛的視野與能力有限,很可能挂一漏萬,難以使所有貧困孩子及時得到幫助。無論城市農村,所有孩子都是祖國和民族的未來,肩頭都承擔著民族明天的希望。「雞蛋工程」更應是一項政府工程,筆者希望,政府也應在貧困孩子們中推行營養健康的「最低保障制度」,讓專家對不同年齡段孩子成長所需正常營養的有關數據設計一個指數,對低於警戒線的貧困孩子施以公共救濟。


《成都商報》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