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範亞峰:2004——政法系主導社會轉型

 2004-12-27 07:0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從年初到年終,人權、財產權入憲,「建設法治政府」口號的提出,《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的頒布,行政許可法的正式實施,選舉法修改中引入預選、允許競選,以及年末關於司法改革方案的爭論等,共同編織成2004年中國法治建設的圖景。而自由、平等和正義的法治原則也在具體展開:自由體現為在以人為本和人權話語的引導下,公民維權意識與行動不斷成長;平等體現為溫家寶總理等關注弱勢群體如農民的公民權、及時擱置禁乞措施等;和平與和諧也成為中國社會的核心價值。一個仁愛、正義與和諧的中國社會略現雛形。縱觀2004年法治建設,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中國政法繫在崛起,而且逐漸主導中國的社會轉型。

政法系的基本構成包括法官、檢察官、警官、律師、法學家政治學家社會學家、人大代表等集團。政法系的主體是改革開放20多年興起的新興社會力量。政法系的興起與中國政治從法治到民主的轉型邏輯緊密相關,中國社會主流民意求變怕亂的心態使政法系具有極大的政治想像空間。政法系的概念提示了體制中正在發生的變化。這種變化難以用左、右來衡量,其對於中國社會形成了一種新的整合,由此構成了體制中真正變革的力量。因為他們真實掌握了中國社會的核心資源,具有現實的規則能力。

政法系的自立與整合,為中國政治帶來新的活力。政法系主導的社會轉型逐漸成為事實。政法系順應了中國法治與憲政建設地方化、基層化、司法化的趨勢。政法系縱橫於政府與民權之間,權衡於左與右之中,明智、審慎地積累規則與資源。社會治理和社會控制方式需要轉為依憲治國的法治、憲政模式。權利時代的規則積累是否能夠導致新的立憲規則的生成,關鍵在於政法系的中介作用。

憲政治理派概念表達了這一力量的趨勢和方向。法律系統相對於政治系統的自治趨勢不可阻遏,確立程序正義是大勢所趨。國家的司法權與公民維權能力的關係之關鍵在於司法系統的建設,司法應成為一種捍衛人心中的正義的政體程序。沒有正義觀念,沒有基於正義的司法操作行為,沒有基於正義的司法規範,沒有正義的司法程序如陪審制等,則司法就難以成為正義的最後防線。在建設法治的過程中,協調法律與社會的關係需要法律系統不斷地尋求政治的法律化和法律的政治化,高檢、高法保障人權的姿態既是政治的法律化努力,即把人權的政治話語轉變為現實的司法操作,同時也是法律的政治化訴求,通過向民間釋放善意回應民意,積累了司法系統極為稀缺的權力合法性資源。既要順應高層的政治趨向,維持政法機關的既有職能,又要在適當的空間內尋求憲政ㄖ沃澳艿謀澩錚(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