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打破鐵飯碗還是整肅

不久前,江蘇省教育廳有關人士透露了草擬的《江蘇省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意見》的主要內容,其核心精神是打破教師職務終身制。12月18日的《江南時報》以 「欣聞江蘇將打破教師終身制,鐵飯碗變成瓷飯碗」表達了自己的意見。不過在筆者看來,這個「意見」其實存在著重大缺陷,如果不加修改就貿然實施,則不僅給教師更多激勵的目的很難達到,還可能會成為整肅教師的工具。
  當前,在中小學管理機制上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官本位」和「後勤本位」。學校的行政機構和後勤機構,就其設置的本意來講,是為了給在一線教學的教師提供服務和保障。但由於這兩個機構控制了人事、財務等權力,而教師又缺少制約它們的渠道和手段,所以逐漸變成了有著獨立利益的機構。人事制度改革如果不以這兩個機構為突破口,使它們回歸服務和保障的本位,將很難達到改革目的。
  當然,筆者強調要首先改革「官本位」和「後勤本位」,只是說這些改革應先於教師體制的改革,但並不能代替教師體制改革本身。從教師的角度來看,除了那些在聘用時就說明是臨時工的,其他人按規定都是「國家公職人員」,這個身份除非國家制定新的法律,否則斷不能由教育廳出臺一紙意見就隨意改變。沒有法律依據,這份「打破鐵飯碗」的文件就是不合法的和完全無效的。
  改革就是利益再分配和權利再調整。如果在改革的過程中教師的權益受到了不合理侵害怎麼辦,又到哪裡去申訴和仲裁?筆者在江蘇省的這份「改革意見」中,沒有看到任何權利救濟機制的條款,而這個機制絕不是可有可無的。否則,「改革意見」中的「重能力、重實績、重貢獻、重創新」等原則,就會變得毫無意義,改革的過程也將演變成「劣幣驅逐良幣」的過程。
  「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這可能是教師面對該改革方案時的最大疑問。在筆者看來,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改革方案是由行政機構一手包辦的,完全把教師排斥到了決策過程之外。除非把這份方案交由教師進行充分討論,並充分吸收他們的修改意見,否則改革的實際效果只能和方案所預期的效果南轅北轍,除了為管理者整肅教師提供方便機會,恐怕不會有任何積極意義。


--- 辣椒城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