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愛宗: 信訪是「遮羞布」——「以前羞地方,現在羞中央」

面對公開媒體所反映的北京面臨著日益增多的上訪與維權事件,以及中央政府實際承受的信訪壓力,我覺得中央對農民太冷漠了,或者說是中央領導集體對農民通過上訪反映的問題太不夠關心了,既然領導中國行政權力機構的是中央人民政府,既然這個國家自1954年起就有了《憲法》,為什麼廣大上訪者的公民權利得不到充分保障,為什麼更多的地方人員到了北京上訪,其中的艱難如同做賊?是人民政府不允許公民對其公開提出批評和提出意見和建議嗎?

近年來為合理的上訪人員具有正當權利而大聲疾呼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研究所研究員於建嶸先生,是一位中國從事社會衝突研究農民問題的專家,經常到下邊聽農民訴苦並深入研究農民的問題。前不久,於建嶸出外訪問了一趟,他說有一點感受特別深。他問過許多農民相同的問題,制度問題是一些問題的關鍵,制度上沒有保障,所有的公開承諾與好心往往沒有實際意義。比如他與一選民的一段對話是這樣的:

  「假如農會不給你貸款,腐敗了,你怎麼辦?」

  「不可能啦。」都這麼答。

  「就是腐敗了,你怎麼辦?」

  「那我告到法院去。」

  「法官也腐敗了,你怎麼辦?」

  「不可能啦。」又是這麼一句。

  一再追問後農民答:「那我找區議員,他會去指責法官。」

  「區議員也腐敗了,你怎麼辦?」於建嶸還接著問。

  「不可能啦。」被問急了,答:「那我下次不選他。」

於建嶸出外瞭解的情況是,對於確實膽大妄為的腐敗官員,農民可以「那我下次不選他」,可以把他選掉。事實上,這一制度的設置比任何上訪都有效。上訪,在中國到底有多少用,現在恐怕很難說清楚。

信訪問題,已是社會焦點又是敏感的話題。2004年12月8日《中國青年報》報導(該文標題是《我國信訪人群調查:漫漫信訪路何處是歸程 》):11月,於建嶸在一份名為《信訪的制度性缺失及其政治後果》的調查報告中提到一組數據:55.4%的因上訪被抄家、被沒收財物、東西被搶走;53.6%的因上訪被幹部指使黑社會的人打擊報復。與之對應的是另外一組更令人震驚的數字:國家信訪局認為群眾信訪反映的問題80%以上有道理。一方面是信訪應當,信訪無罪,一方面信訪卻是漫漫長路,不知何處是歸程。既然中央政府成立了信訪辦,就得讓訪民進去,為什麼又有人被地方政府授權公開截防、打擊上訪者、阻擋中央對地方的知情權呢?難道北京還是封建專制時代的天子腳下,容不得老百姓喊冤?

報導說,這兩年,僅各地農民給於建嶸的控告信就收到兩萬多封。他證實現在中國的信昧苛(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