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敏欣:抗爭會否導致中國大亂?

最近中國發生了一系列大規模的群眾集會和騷亂事件,比如重慶市萬州區數萬人的示威和四川上萬農民和地方政府因水庫用地而引起的衝突。這些事件的發生使許多人擔心中國的社會穩定。一般來說,在任何社會中,政府和民間的矛盾如果得不到調解,有組織的和大規模的政治暴力抗爭事件肯定會發生。這類矛盾越是激烈,抗爭事件的頻率就會越高,規模也越大。

以中國近年來民眾群體抗爭事件的發展趨勢來看,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大陸社會中政府和民眾之間的關係是十分緊張的。根據官方統計和專家估算,在九十年代中期,大陸大約每年有八千起所謂的群體事件(即牽涉到三十人以上的罷工、集會、示威和騷亂),到九十年代末,這類事件的頻率上升到每年三萬兩千起左右。現在,每年大約有五萬兩千起。這就是說,群體事件的年增長率平均為百分之五十五。目前,中國每星期差不多有一千起群體事件。

民眾與政府關係緊張

造成民眾─政府關係緊張的原因有三類,第一類是因為中國正在進行快速的現代化和艱難的經濟改革,在這個過程中,相當多的人將失去工作機會或看到他們的生活水準相對下降。比如,中國國有企業的工人和農村的農民在過去十年中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收入都相對下降,成了經濟改革的「輸家」,這就造成他們對政府的不滿。因此,在發生的群體事件中,相當一部分是由失業工人參與和主導的。

第二類原因是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過程中,地方政府的利益和一般民眾的利益衝突大大加劇。為了得到更多的稅收和招商引資,地方政府對農民征各種苛捐雜稅,並以招商引資的名義強行徵用農田和迫使城鎮居民動遷。因此,農民和城鎮居民不得不組織起來,反抗地方政府的不法行為。根據專家統計,在九十年代末,抗稅是農村抗爭的主要原因。現在,反對強行征地和拆遷是農村和城鎮群體事件的導火線。

導致政府─民眾矛盾激化的第三個因素是中國的現有政治體制,沒有有效的機制來緩和與化解民眾和政府的利益衝突。這就不可避免地使有冤無處訴的民眾走極端路線。在中國,民眾可以通過信訪(上訪)、行政訴訟,找人民代表大會,和尋求媒體幫助來尋求正義。但是,這四個機制已完全失效。根據專家研究,信訪(上訪)成功的概率是千分之二。中國每年有十萬件行政訴訟案(即民告官)。大約有三萬件左右是民勝官敗。但這對一個十三億人的社會來說顯然是微不足道的。另外,人民代表大會和媒體能起的作用也是極為有限的。因此,中國的體制缺乏應有的「政治安全閥」。

群眾多訴求自身利益

但是這是否意味著群體事件的迅猛齔せ岬賈輪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