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成內地生跳板
三年跳過四道難關 克服出國「水土不服」赴港讀書
三大條件
分數:高考成績需過重點線
英語:聽說讀寫能力都要強
家境:能負擔40萬元的費用
自2002年始,香港各大學陸續開始到內地招收本科自費生。到2004年,接收內地自費生的學校由香港大學一家,增加到包括香港城市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在內的8家。招生人數也由2002年的60多人,增長到現在1000多人。
雖然,各大學對各自招生的標準各不相同,但基本要求卻很一致,即高考成績需通過重點分數線,英語聽說讀寫能力都要高人一等。可以說每位能到香港讀大學的學生都出類拔萃,都是清華、北大、復旦等名牌大學的苗子。
此外,香港各大學的學費頗為不菲。2002年,一年學費4萬港幣,而今年學費漲到一年6萬港幣。再加上生活費,一個學生四年下來至少要花40萬元人民幣。對於一般的家庭而言,經濟壓力可想而知。
然而,如此高的門檻並沒有擋住內地學生去香港讀大學的熱情。事實上,隨著香港各大學在內地招生人數的不斷增加,報名的人數也隨之越來越多。以香港大學為例,今年在內地計畫招生250人,而報名人數多達幾千人。如此激烈的競爭,讓許多「有錢低分」的學生望港興嘆。
內地學生為何如此熱衷香港的大學?記者調查發現,由於擔心直接出國「水土不服」,大多家長和學生都把香港作為出國的「跳板」。
一跳語言關--
英文環境中降伏英語
闖關利器:和香港同學聊天,我們文化相同
闖關時間:長則半年,短則一星期
語言是每個剛到香港的內地學生面對的問題之一,也是所有準備出國留學的中國學生面對的第一個問題。受文化背景和語言環境等差異的影響,大部分中國學生說國語的時間遠遠大於英語,所以很多人英語水平提高很慢。這使得一些直接到外國上學的學生,感覺很吃力,所以大多要加學一年的語言。
「我都快崩潰了。」正在加拿大讀英文預科班的俞潔向記者哭訴,現在她每天都忙著學英語。由於英文聽說能力差,俞潔到加拿大前就被告知要先讀一年英語預科班,通過測試才能進入大學校門。「費時間且效果也不好。」俞潔說,「雖然在英文環境的熏陶下,聽說能力有一定長進。」但是身在異國他鄉,作為一個「老外」,日常生活中真正可以交流的朋友很少。她對自己能否通過語言測試沒多大把握。
雖然香港全英語的教學環境,也會讓剛剛到這裡的內地學生不適應。但與留學國外不同,香港以華人為主的環境,使內地生適應起來容易了很多。據瞭解,在國外,內地學生長則需要一年,短則半年時間,才能適應英文環境。而在香港就讀,內地學生長則半年,短則一星期,就可以融入英文教學生活之中。
對此,就讀於香港浸會大學的張棟樑感受很深。剛進入浸會大學的教室,滿耳鑽進的就是英語--畢業於北京2中的張棟樑有些發懵,而不斷要用英語寫文章,令他起初壓力頗大。「沒辦法,只好多和香港同學聊天。半個多月下來,英語聽說基本上沒問題了。」在這個基礎上,張棟樑又強化了自己的單詞記憶,三個月下來,「攔路虎」終於被他降伏了。
二跳學習關--
國際化師資搞活課堂
闖關利器:師生很親切,我不是老外
闖關時間:闖語言關的同時慢慢學習
相同的文化底蘊還有助於內地生適應國際化的教學方式。孩子沒考上港大的熊女士說,由於擔心孩子不適應美國學校活躍的教學方式,所以,「我想先送孩子去香港鍛練一下,之後再去美國學習。」據瞭解,這是很多家長的心態。
「如果現在出國深造,我一點也不緊張。」目前就讀港大的桂成林對記者說。2002年,桂成林高考得了583分,雖然沒考上清華大學,但已超過重點線。他想過自費出國,但高額的學費和陌生的環境讓他猶豫不決。這時,他聽說了港大招生的消息。「當時,我沒猶豫就報名了。」
由於香港與內地的學制不盡相同,桂成林先被安排在清華讀一年,再到香港高校的本部學習三年。接受記者採訪時,桂成林已到港大學習一年了,「與在清華不同,這裡的學習環境非常自由。無論來自哪個國家、多麼大牌的教授,上課時都不會高高在上。學生不僅可以自主選擇研究方向,三年的課程可以由自己安排。」習慣於由別人安排未來的內地學生,可能對港大的教學管理方式略有不適應。有人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好在大家都有相同的文化背景,在跨越語言關的這段時間裏,慢慢學會了自主選擇。」桂成林說。
「我的朋友在美國哈佛大學學習,她常抱怨'課堂討論很有壓力,感覺很多外國人看著你。'」就讀香港科技大學的北京女孩劉芳告訴記者,「我在香港就沒有這樣的感覺。親切的師生讓我感覺到的不是壓力,而是關心。」
三跳生活關--
HALL聚集各國室友
闖關利器:內地學生申請HALL受「眷顧」
闖關時間:一來就喜歡上了
記者給劉芳打電話時,她說自己時間很緊。原因是今晚將由她主持HALL的活動。「先放一部電影,然後大家就此聊聊。」她告訴記者,在香港各大學沒有班級的概念,而是以居住的HALL為一個集體。不同HALL,有不同的文化風格。她們的HALL離海近,「自然就有了海的氣息」。
2002年被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專業錄取的上海女孩宋以淳告訴記者,每個HALL的同學每週都會聚在一起聊天討論,就像一個大家庭。這完全是自由的組合,有時間就可以參加,沒時間沒人強迫你。「我一來就喜歡上了這裡,感覺很自由。」
據記者瞭解,能住進HALL是香港各大學對內地學生的「眷顧」。一般情況下,申請住HALL是很難的,就算是香港學生,申請住HALL也不是100%都能成功,經常需要自己租房子,與外國大學沒有什麼區別。
如今,桂成林不僅習慣於和世界各地的同學相處,而且更會照顧自己,每天都自己做飯吃。生活管理上,香港大學與英美沒有區別,桂成林說,「有了這種居住經歷,我將來到國外就會很習慣」。
四跳就業關--
畢業後出路面向世界
闖關利器:香港提供很好的出國深造機會
闖關時間:3年在港學習
就業是擺在大學畢業生面前的一道難題。然而,對自費到香港上大學的內地學生來講,選擇香港就讀,並非想留在香港工作,而是準備出國深造,把自己塑造成國際性人才。
據香港城市大學統計,該校多數內地生選擇出國或留港深造,只有30%選擇留港工作,而記者瞭解到的留港工作人數更少。
「我準備去美國讀研。」桂成林說,內地學生被就業壓得透不過氣,常盲目選擇在國內或國外讀研。「有時不知道是否真喜歡,就硬著頭皮出去了。」這與香港的情況不同,這裡國際化的教學和生活環境,不僅給予想出國深造的內地學子全方位的培養,而且為他們提供了很好的機會。
香港城市大學朱國斌先生同樣認為,「每個國家在某一些領域中的水平是不一樣的。在香港學習,你很容易瞭解到材料科學方面哪個國家最強,也很容易選擇學歐美法系還是想學大陸法系,出國進修的目標會非常明確,對個人繼續創業非常有利。」
- 關鍵字搜索:
-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