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政意識獲歷史性突破
在今年的美國大選中,共有包括聯邦眾議院及州議會在內的四名華裔上榜,這一結果代表著在美華人參政的成功,亦折射出華人參與美國主流生活的意識開始趨於成熟。在10月26日紐約州眾議員競選辯論會上,共和黨候選人謝美琳、民主黨候選人孟廣瑞以及綠黨候選人周長青首次用母語(華語)進行競選辯論,主流媒體均作報導,甚具指標意義。
有播種就有收穫,華人在美國大踏步參政,還體現在越來越多的華裔政治精英在政壇崛起。一般認為,成功連任的布希總統將任用更多的華裔官員。專門披露華府政界消息的《國家雜誌》日前報導,預料將有兩名華人入閣。
現任運輸部長諾曼峰田有意離職,協助布希競選有功的勞工部長趙小蘭可能會如願頂替,或者擔任主導美國經濟命脈的能源部長。而放棄競選連任的華盛頓州州長駱家輝有望掌管內政部或教育部,儘管駱家輝屬於民主黨人,在這次大選中充當克里的競選干將。
布希主政至今,已經任命了大約75名華裔官員,除趙小蘭以外,還有國防部副部長朱思九、農業部副部長任筑山、防務管理部助理副部長劉邁克、能源部原子廢料局局長嚴斯臺、勞工部財務長莫天成、國務院巡迴大使周啟康(主要負責愛滋病防禦和保健事業)、聯邦檢察官黃金玉,商業部助理副部長吳旭淳、副助理部長董繼玲、教育部雙語教育司副司長張曼君、勞工部第十區部長代表(管理華盛頓州等六個州)梁必明、勞工部第三區部長代表譚安祺、輔助醫學顧問委員會委員楊自國、全美唯一一華裔最高法院法官 加州最高法院法官陳惠明等等。
其中不少華裔官員的工作直接關係到全美的民生福祉。例如,住房和城市發展部的助理部長劉美方,督導全美的公共房屋項目。有些華裔官員的工作甚至影響著美國的未來,如商務部助理副部長吳淳旭管理著有4000多名職員的技術管理局,掌握與經濟增長相關的科技發展和創新的方向,在全球各地協調美國與這些國家的科技合作。
布希政府的華裔高官群
與其他族裔比較起來,華裔高官群無疑是布希政府的一道風景線。祖籍上海嘉定的趙小蘭1955年出生於臺北市,60年代初赴美。趙小蘭曾擔任過老布希政府中的交通部副部長。她與美國一些工會領導層有著密切的聯繫。趙小蘭的丈夫是肯塔基州共和黨參議員米切爾 麥康奈爾。麥是共和黨內的一員干將,亦是肯塔基州唯一一位連續三屆當選的共和黨參議員,現任共和黨參議員委員會主席。
駱家輝祖籍廣東臺山,1950年在西雅圖出生,童年時家境清貧,但學習成績經常名列前茅,憑助學貸款及獎學金順利完成耶魯及波士頓大學學位。駱家輝於1981年踏進政壇,曾先後擔任了11年的州眾議員,1993年當選華盛頓州景縣縣長,並獲委任為州副檢察長,行政經驗相當豐富。1996年當選為全美首位華裔州長,也是夏威夷州之外的第一位亞裔州長。
美國農業部次長任筑山,1960年從臺灣大學畢業後留美,是美國史上在聯邦政府職務最高的華人之一,也是美國大學第一位華裔農學院院長。在農業部長之下,除了一位主管內務的副部長之外,就是七位掌管實際部務的次長。
朱思九1944年出生於紐約,父母是早年從雲南移民到美國的。朱思九本人在美國本土出生、成長,並曾在美國陸軍中服役。他於1972年獲得耶魯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畢業之後進入政府和國會工作,並曾在國會預算辦公室中任職。後來,他被里根和老布希兩位總統看中,擔任過助理國防部長或相應職務。在獲得布希政府的這一提名之前,他是蘭德研究公司專門負責軍隊研究的副總裁,屬於高級智囊。
應該向猶太裔學習
華人參政意識日益濃厚,除了包括「80/20組織」在內的民間團體堅持不懈地鼓與呼以外,還有一個基本因素,就是華裔移民成份的改變。近年來,從兩岸三地源源不斷抵達美洲新大陸的新移民,文化層次普遍較高,在生活穩定、事業有成後,便開始將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參政議政方面,展露形象、發出聲音。亦即改變落葉歸根的傳統觀念,轉而追求落地生根。此其一。
其二,美國華人的人均收入、住房擁有量在少數族裔中名列前茅,平均消費能力更是非洲裔 拉美裔乃至西班牙裔所不能比。華人只佔美國人口的4%,卻佔人口總消費能力的14%。經濟地位的改變,激發了相當一部分華人的參政意願。
其三, 「玻璃天花板」是美國華裔描述自己在美處境時最常用的詞彙,意思就是只能看到美好的前途,卻無法衝出房子走進美景,不能躋身於主流社會而多盤旋於亞裔社區。很多華裔將這種被邊緣化處境歸咎於長期以來的政治冷淡,因此他們也把擺脫邊緣化的手段定位在參政議政
但這並不意味著華人參政表現已接近完美。事實上,與其他族裔相較,華人整體參政熱情並不算太高。一些主流媒體還譏諷華人為大選中的看客。
究其原因 一是語言和文化背景方面的障礙。新選民不熟悉選舉程序,不瞭解候選人背景和政見,許多公投提案也看不懂,許多投票所也缺乏雙語人員,因此,許多亞裔就選擇不投票。
二是華人選民普遍存在著「政治與已無關」和「鈔票重於選票」的思想。很少參加公益活動,所謂「政治獻金」更是少之又少。
但這種現象已經在改變,華人參政必須經由投票來實現,已經是各方的共識。然而在選票應該投給誰的問題上,還存有不少爭議。例如,去年中期選舉時因為票源分散導致不少華裔候選人落馬。關於這一點,華人應該向猶太裔學習。猶太裔人數並不比華裔多,但無論是支持民主黨還是共和黨的團體,都能看到猶太人的影子。他們的秘密就是在美國選舉中押雙寶,這種「腳踩兩隻船」的做法,無論誰當政,都不能忽視他們的利益。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美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