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愈來愈難控制信息流通
國際人權組織星期四表示,科學技術的推廣和人們對市場透明度的要求使得中國政府越來越難以控制信息流通,也對中國修改國家機密方面的法律造成壓力。總部設在紐約的人權組織中國人權的研究主任裴克□表示,目前在中國有八千七百萬英特網用戶,居世界第二。英特網傳遞信息的數量之大使得中國政府很難加以控制。同時,隨著經濟的增長,人們也越來越要求市場透明化,這也促進了信息的傳播。目前,有一些網上媒體已經開始發表一些所謂「負面消息」,而這種趨勢仍將繼續。對此,中國人權的主席劉青先生表示,
從前中國政府只要把來往信件控制住,也就控制住了和國際社會的聯繫。但是現在絕對不是那麼容易控制了,英特網上這種信息隨時都在發布。另外一方面呢,中國要進行經濟方面的提升和改革。在經濟方面他想融入世界,就面臨世界要求中國在資訊方面的透明和公開,這是一個很大的壓力。但是儘管如此,中國政府仍然試圖把所有的信息都控制住,有些時候不能夠全部都控制住,但是一旦他覺得對他造成了影響,仍然會採取嚴厲的懲罰性措施。
比如說上海的律師鄭恩寵,他把一份街頭流傳的內參傳真給國際社會,就被判處了四年徒刑。像最近的趙岩,被中國政府認為是,紐約時報報導江澤民將要交出軍權消息的來源,因而遭到逮捕。
中國法律上對國家機密的定義非常模糊並且廣泛,把涉及國家安全和利益的信息都定爲國家機密。這其中可能包括某種疾病的流傳或者某位國家領導人的退休問題。
劉青認爲,機密他應該是有明確標誌的,而不能是口耳相傳的一些社會信息流通。如果說涉及機密,就必須證明這個是有關國家部門把他標誌為機密了。第二,要證明被進行審理的人,是得到了有這種明確標誌的機密。這才能夠成罪行。否則的話,作為人民的話是無所是從了。
中國人權的研究人員指出,信息越來越開放的局面可能對中國修改現行的國家保密法造成壓力,但他同時認爲,中國政府會繼續用這一法律來打壓異議人士。旅美的法律界人士葉寧談到中國的保密法存在的問題。
中國的信息保密法,對保密的範圍,保密的對象都沒有加以任何限度。中國政府在享有那種信息的壟斷和監控方面享有至高無上的特權。
對中國應如何修改目前的保密法規,葉寧認爲,首先要對保密的種類、保密的時間、保密的空間進行法律的限制。第二,他要對保密的責任人員,進行明確的限制保密主體,誰是保密主體?老百姓是保密的主體,普通的老百姓他沒有機會接觸,應該保密進行的人有沒有保密的疑慮?這一點法律也要進行明確的鑑定。
葉寧表示,如果中國繼續使用目前的這種保密法規,將嚴重阻礙人民的思想自由、中國政治文化環境的改善以及中國民主進程的發展。
(據自由亞洲電臺錄音整理)(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