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成語故事:求仁得仁

 2004-10-27 00:0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伯夷、叔齊是商朝末年孤竹國(今河北省)國君的長子和三子。孤竹國國君想立叔齊為太子。他死後叔齊想把王位讓給兄長伯夷,伯夷說:「你當國君是父親的遺命,怎麼可以隨便改動呢?」 於是逃走了,叔齊覺得自己不應該繼承王位,也逃走了,國人只好推國君的二兒子繼承了王位。

後來伯夷、叔齊聽說西岐(今陝西岐山)的西伯昌是位有道德的人,便長途跋涉來到西岐。此時,西伯昌已經死了,他的兒子周武王即位了,追認西伯昌為文王,帶著文王的棺木,向東方進軍準備討伐商紂王,伯夷、叔齊不贊成這種以暴易暴的做法,拉著周武王的馬韁繩勸他說:「父親死了不埋葬,卻發動戰爭,這叫做孝嗎?身為商朝的臣子卻要討伐君主,這叫做仁嗎?」周武王不聽。周武王滅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伯夷、叔齊不願吃周朝的糧食,跑到首陽山(今山西永濟西)裡挖野菜,後來就餓死了。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貢問孔子:「伯夷、叔齊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孔子說:「他們是古代的聖賢。」 子貢問:「那樣的聖賢卻被餓死了,難道他們就沒有什麼怨言嗎?」孔子說:「他們追求仁德最終得到仁德,他們又有什麼可抱怨的呢?」

「求仁得仁」指追求仁德而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得以實現。

(出自《史記.伯夷列傳》和《論語.述爾》)

[原文](子貢)曰:「伯夷、叔齊何人也」 曰:「古之賢人也。」 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