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衝突凸顯大陸社會虛弱本質

一個韓國女學生加上兩個臺灣男學生,和一群(有說「數百」)中國大陸學生發生對抗。如果只是一個韓國女留學生勾起大陸學生經濟性質的民族主義,事情可能不會鬧得這麼大條,但加上兩名臺灣留學生勾起的政治性質民族主義,浙大學生「是可忍,孰不可忍」地集會抗議,就成為理所當然的結果了。

從經濟層面來看,大陸在鄧小平「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改革開放政策下,經濟發展的速度有目共睹,但與此同時,穩定社會秩序的配套措施,即社會保障政策卻一直跟不上來,造成民間「貧」與「富」的嚴重對立。日前發生在重慶萬州區的「群體性事件」,就清楚刻劃出大陸社會貧富、官民間的巨大裂痕。這是大陸社會的敏感神經之一。

隨著「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之後,不論貧富,大陸民眾整體的民族主義思想是「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於是乎,大陸民眾會習慣性地以他的國際政治地位來「輕視」那些國民經濟平均水準高於他的國家,但底子裡,大陸民眾又不得不承認落後於這些國家。這種矛盾的心態,是大陸社會的敏感神經之二,該名韓國女學生,就是在無意間踩到了浙大學生的這個痛處。

至於臺灣男學生的參與其間,可以說是火上加油。臺灣學生與大陸學生相處的問題,不只涉及貧與富的問題,還包含著經濟性質的、更尤其是政治性質的民族主義。大陸校園內「憤青」(憤怒青年)處處,這些學生對大陸社會及中共國家政策的不滿,經常只有在臺灣問題上才能找到發泄口(因與官方口徑一致)。因此,中共所稱的「臺灣問題」,無疑是兩岸民眾相處時,一條最重要又最敏感的神經。

如果不是踩到了大陸社會及校園「憤青」們這幾條敏感神經,平心而論,不同社會背景及語言文化的社群相處,難免發生摩擦,但要把這種摩擦上升到貧富對立、國家尊嚴、統獨對決或是「英雄」與「漢奸」對立的高度,則只有在當下中國大陸矛盾處處、本質虛弱的社會中才有可能。(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朱建陵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