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在唐長安城毀滅1100週年時(3)

 2004-10-06 07:4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唐長安城與義大利的羅馬、希臘的雅典、埃及的開羅合稱為世界四大古城,但相對已經形成完整體系的西方古典建築學而言,唐代建築乃至中國古代建築儘管有現存實例,有歷史記載,卻迄今還沒有明確的理論闡述,況且現存實例也很少,史書記載又很簡約零亂,古代工匠地位不高,充其量僅是宮廷的供奉,師徒口頭傳授,不重著述。也正因如此,學術界某些人對唐長安城市規劃、建築設計等創造意匠持有臧否的不和諧聲音。

  有人宣言唐長安是寰宇大一統封建集權意識觀念的產物,是儒家中庸、守舊、抗變思想的縮影, 「六街鼓絕行人歇,九衢茫茫空有月」; 是實行夜禁嚴密封閉的軍事堡壘。有人貶低唐長安是拘泥硬套《周禮.考工記》等級森嚴、宗法禮制規範的約束標誌,厚重夯土牆繼續使用是造型和結構技術上墨守成規的反映。有人斥責唐長安是封建文化禁錮政策下的陳列品,棋格式布局是迎合統治者需要而出現的畸形怪胎。他們認為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築形式幾千年鐵板一塊,基本不變,不是美學的物化形式,不是對人體和個性讚美的反映,因此,同歐洲古希臘、古羅馬建築藝術相比,相對貧乏。

  這種情緒化、狹隘偏激地理解唐長安這座具有歷史意義的曠世偉構,貌似「現代理念」、「反省意識」,實際上是完全脫離了當時社會背景和時代特點的錯位謬誤,是對中西建築傳統理念和民族文化差異的迷惘混亂,是對中國古建築的蔑視鄙夷和對優秀傳統文化遺產的摒棄否定,這正是我們民族文明和建築豐碑長期以來得不到全面評價的原因之一。

  梁思成先生曾指出:「作為政治、經濟、文化的綜合的反映,唐代的建築也出現了突出的高峰。在隋大興城的基礎上,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規模最完善的都城--長安,建造起來了。近年來對於城牆和宮殿遺址的發掘證明了文獻中所記載的宏偉規模和富麗的建築。」(《中國古代建築史緒論》第六稿)。宋代到清代「這九百多年之間,建築的氣魄和結構的直率,的確一代不如一代」(《清式營造則例.緒論》)。劉敦楨先生也總結說「唐朝的城市布局和建築風格的特點是規模宏大,氣魄雄渾,格調高邁,整齊而不呆板,華美而不纖巧」。「唐朝的建築藝術,在南北朝成就的基礎上,使建築與彫刻裝飾進一步融化提高,創造出了統一和諧的風格,取得了輝煌燦爛的成就」(《中國古代建築史》第17頁)。

  唐長安是中國古代都市中屈指可數的最具有國際大都會特質的城市,胡人移民眾多,胡風文化盛行,儘管具有東方建築風格的獨立體系,實際上吸納了許多中亞、西亞和南亞建築文化的因素,有些石構建築甚至完全融合了外來文明,磚石佛塔砌作木構形制最先在唐長安蔚為大觀,四色琉璃瓦最先在長安宮殿建築中廣泛使用,祆教、景教、摩尼教等外來宗教的教堂最先在長安建立,採用壁畫裝飾建築是最先在長安寺院中普及的,「詩情畫意」的禪風主題是最先在長安佛寺園林建築中表現的,可以說是有許多中西建築體系的交融。同樣,唐長安的都城規劃設計也被鄰近國家和周邊政權所模擬仿效,如七世紀後日本陸續興建的籐原、難波、平城、長岡、平安五座京城,渤海上京龍泉府、中京顯德府、東京龍原府三座城,以及中亞碎葉城、怛邏斯城等,朝鮮高句麗時期、新羅時期的建築結構、裝飾藝術、園林景觀等遺存大量吸收唐朝建築風格,有些佛寺建築就是唐朝的典型翻版。時至今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仍關注著唐長安建築史跡的保護,利用保護世界文化遺產日本信託基金對含元殿遺址臺基進行保護性復原整修,這正是對古代東方偉大建築風采輻射作用不容置疑的確認。

  時過境遷的是,唐長安建築的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如今已經嬗變,不僅「八水繞長安」的優美景色蕩然無存,而且「舉目望終南」的視覺環境完全消失,尤其是近年西安大規模跑馬圈地開發改造,已使人們無法維持住古城原有的、脆弱的文脈肌理,千古名城風貌愈發名存實亡,在「西部大開發」的旗號下肆意強制拆毀傳統建築,決策者把保護對象搞得面目皆非,不受約束的「千城一面」規劃和短視的「富人區」房地產建設,使一批粗糙模仿「歐陸風」的建築墩立在歷史文化遺產大保護區內,甚至刻意追求用新建的高樓大廈去簇擁古城,改變城市的特質與歷史輪廓線,顯露出浮華造作的外觀,這和千年前唐長安被毀滅在實際效果上如出一轍有著同樣的切膚之痛。

  文化遺產不能再生,也不是自生自存自興的,它要靠積累傳承,靠栽培保護,否則再輝煌的文明也會死亡。如今生活在唐長安建築遺址疊壓之上的後裔,或許還有血脈上的延續,但無文化上的緊密聯繫,許多年輕人不曉得唐長安曾經宏偉壯闊的建築布局,不記得自己先輩昔日如何建造這座古都,更不知道野蠻拆毀所造成的悲傷痛苦。唐代滅亡的輓歌猶如絕唱,建築文化也隨之永遠流逝了,遺產淪為無人問津的遺憾。

  健忘的民族是潛伏著悲劇的民族。中國歷史上都城毀滅的事件太多了,代代王朝一茬接一茬另選都城重複建設的事情也太多了,但我們回眸與悼祭一千一百年前被毀滅的唐長安,就是不願忘記這座中國古代唯一能稱得上是國際大都市的消逝,不願目睹博大豐厚的中國建築文化遺產繼續零落,以便在反思中發掘復原出許多蘊藏在各類古建實例、建築考古遺址中的民族智慧,提煉出中國古代涵蓋多項內容的體系完備的建築學,能對當前文化、經濟共同發展發揮作用,特別是在今天人們慨嘆千年前名勝古蹟、歷史建築乃至整體性歷史文化名城的日見衰微時,頗有沈重的警策借鑒意義。當我們不再一哄而上野蠻拆遷時,不再留下冷森凋敗的遺憾記憶時,我們的民族才是真正的成熟了,我們的文化遺產才能長久平安地保護下去。

(中國文物信息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