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科學界過去認定,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是因六千五百萬至五千萬年以來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強烈大碰撞的結果;但中國科學院最新研究認為,在那次大碰撞之前,就有青藏高原的初型,它是由原先的歷次大陸小碰撞後逐漸形成的高大山系。
新華社今天引述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員丁林說,現階段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度為五千零二十三公尺,主要由崑崙山、唐古拉山、岡底斯山、喜馬拉雅山等巨大山系構成。科學家根據在這些山系間發現的海洋貝殼殘餘痕跡、海洋生物化石等,判定它們之間深部有大小不等的海洋分隔,把它們劃分為崑崙、松潘︱甘孜、羌塘、拉薩、岡底斯及印度板塊;地質上又把這些殘存痕跡分別叫做金沙江縫合線、班公湖-怒江縫合線、雅魯藏布江縫合線等。
丁林說,縫合線都是陸地板塊多次碰撞的證明。而岡底斯板塊的厚地殼和高地形大約形成於一億三千萬至一億四千萬年前,比六千五百萬至五千萬年以來的印度大陸快速向歐亞大陸俯衝大碰撞,早一倍多的時間。
此外,大陸科學界調查發現,在喜馬拉雅山脈和岡底斯地塊上,廣泛分布一億四千萬年的獨居石結晶和冷卻時間為一億三千萬年前的白雲母。丁林說,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大碰撞前,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大約就有三千多公尺。
(中央社臺北27日電)
- 關鍵字搜索:
- 專家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