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波: 獨裁戲子的無奈謝幕
自江澤民上臺以來,在官方語言中,他是「江核心」;而在民間輿論中,他卻是「政治戲子」。看看大陸民間流行的諷刺性「新民謠」,拿江尋開心的段子最多。在如此蔑視「江核心」的輿論環境中,如果江不是利令智昏,在兩年前的十六大上,他就應該像其他六常委那樣下臺。這樣,對他的形象來說,也許還能起到一兩撥千斤的作用,多少挽回一點聲譽,贏得些許體面。
然而,他就是利令智昏,想學鄧小平的先例,硬要頂風上,以普通黨員之身連任軍頭,但他與鄧小平的權威差之千里,鄧的垂槍聽政都要招致罵聲,而既無鄧的資歷和威望、又無鄧的魄力和智慧的江,卻硬撐著連任軍頭,境內外從未停止過的挺胡貶江的輿論潮,實乃江的咎由自取。
江留任兩年,既是自我作賤,又是以丑角為胡溫當托兒。看看十六大以後的國內外輿論,凡是到江的,全是盼他盡早下臺。比如,二屆、三屆中共全會,每一次都有一邊倒地促江下臺的輿論。以至於,由於盼江下臺的黨心民意過於強烈,社會輿論對十六大以來中國事務的評價,出現了極端情緒化的偏向:垂槍聽政的江澤民,不但變成了胡溫新政的垃圾桶,而且殃及進入高層的江系人馬--幾乎所有的壞事都是江系干的,而所有的好事都是胡溫干的;即便胡溫干不好的事,也是由於江系搗亂。
如此一來,不論是否喜歡胡溫,反江的黨內外力量都要向胡溫聚積;進入十六大政治局中的江派人馬,也都跟著江沾上一身腥。逐漸地,即便是靠江的提攜進入中共核心層的人,也不願被輿論看成江的傀儡,更不想替江背罵名,自然也希望江早日下臺。
大概,唯一不希望江下臺的,只有江氏家族。
也許,江澤民終於悟出了這一點;更大的可能,是江在堅持了兩年之後,實在頂不住黨心民意的壓力,不得不交出軍權。但,現在交權,在黨心民意那裡,已經體面全無,剩下的評價,也就只有權爭的失敗者。曾慶紅沒能填補副軍頭的空缺,似乎已驗證了江的失敗。
儘管,全會關於江辭職的公報,通篇是不著邊際的讚美,開了中共歷史上「未蓋棺,先論定」的先河;儘管,全會閉幕時,江、胡共同見與會代表,胡作了滿嘴抹蜜的開場白,對江的恭維親切得有點離譜,似乎他現在集黨政軍三權於一身,不是鄧小平欽定的結果,而是江禪讓給他的。但兩年來,他的總書記和國家主席之尊,卻屢屢跟在江身後出席軍方活動,那種屈辱的滋味,胡心裏最清楚。當然,胡也對與江明爭暗鬥的辛苦,最有體會。
江澤民不愧被稱為「政治戲子」,離開他眷戀的權力寶座時,也想把自己的謝幕表演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潮,不但寫下了無私為黨為國為民的請辭信,而且在向代表們發表謝幕講話時,那種前所未有的高亢語調,肅然把自己的請辭當成偉大的壯舉。但他又不得不對新主人胡錦濤作肉麻奉承。因為,對江而言,這最後的謝幕,只為了至關重要的一點:保證江氏家族的利益安全。
江澤民下臺了,十五年大權在握,除了鄧南巡時被嚇出一身冷汗外,可謂出盡風頭,但作為一個大國的最有權勢的政客,卻平庸得讓人懶得評價,勉強說一句,也就是給個「獨裁戲子」的俗名。
胡錦濤圓滿了,集黨政軍三權於一身,但胡的權力像江一樣,來自鄧的欽定,他也可能是江的翻版,不敢超出跛足改革的鄧模式。而不敢超越鄧模式的黨魁,肯定無大作為,平庸到下臺。
只是,江丑角謝幕了,再無人替胡頂雷了。
胡如何收拾鄧、江留下的殘局,只能拭目以待。
2004年9月19日於北京家中
(觀察)
- 關鍵字搜索:
-
劉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