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這枚金牌太沈重

 2004-09-02 17:2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8月16日,第28屆雅典奧運會正在進行中的女舉58公斤級決賽中,中國選手陳艷青奪得金牌;因為陳艷青的個人實力是早已被公認的了,這塊金牌已有絕對的把握,所以在決賽之前,央視五套奧運國內演播室在決賽之前,從千里之外的蘇州把陳艷青的父親請到了北京演播室中,共同慶賀陳艷青奇金的那一時刻。當陳艷青獲得金牌時,鏡頭轉到了央視五套國內演播室中,主持人和陳艷青的父親相對而賀之時,這個憨厚誠實的中年漢子喜極實言了。 ......(略)

主持人︰陳艷青最喜歡的是什麼? 陳艷青父親︰我女兒最喜歡吃肉。 主持人︰吃肉?
陳艷青父親︰是的,陳艷青最喜歡吃她媽媽燒的紅燒肉,陳艷青小的時候,家裡窮啊,吃不起肉,陳艷青外出一段時間難得回家一次,她媽媽想盡一切辦法也要做一碗紅燒肉,給心愛的女兒吃上一次紅燒肉。 主持人︰那這次陳艷青這次回家就一定要做一碗紅燒肉給她吃!
陳艷青父親︰是的是的! ......

8月17日,來自上海的中國奧運選手王磊在奧運會男子重劍個人決賽中,以9比15負於瑞士選手費舍爾(MarcelFischer),獲得亞軍。創造了我國選手在奧運會男子重劍比賽的最佳戰緣;決賽之前,王磊所在的市區領導們欣聞王磊進入決賽,已經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於是領導們決定要去王磊家中探訪,與王磊的家人一起在決賽之時共慶勝利。於是一幫人馬立刻集中了起來了,有區長領頭帶上兩家電視臺扛上攝像機相陪著準備上路了。可是臨出發了,居然發現沒有人知道王磊家住哪。原因是本來就根本沒想到過王磊會進入決賽!而在此之前王磊這個名不見經傳的人,根本就沒人關心過他,因此根本沒有王磊相關的資料,連王磊家住何方也沒人知道。 情急之下,有人向王磊少年時所在的少體校打聽到了王磊少時的啟蒙教練,於是找來了王磊的啟蒙教練帶路,一行人才得以來到王磊的家門口。

電視臺架開了攝像機開始攝像了,領導也準備好要進入王磊的家中了,自此開始現場所有的人共受了五驚!第一驚︰王磊的家是在一棟上海人戲稱為七十二家房客的那種老房子,一個破舊的小門進去後裡面住著好幾戶人家,王磊的家在此其中,還是二樓,上海人叫做二層閣的那種,過道暗幽幽的,狹窄的木頭樓梯僅能容得下一個人通過,電視攝像根本沒法展開,因為要打燈光才能攝像,如此狹窄的地兒怎□進行攝像?

第二驚︰好不容易進得門去,房間又太小了,區長領導共兩三個人進去了,後面的跟班人只能擠在門口或門外,可是電視攝像沒地兒站了,於是只能脫了鞋,站到了床上去進行攝像了。

第三驚︰王磊的啟蒙教練語︰王磊少年就和單身的父親一起過日子,家裡極為貧困,父親是上海的一個工人。以前,一是看王磊這孩子能吃苦,更重要的是看王磊家境實在貧寒,吃不飽肚子,所以就力薦王磊進了少年體校,因為進了體校可以吃國家的飯了。

第四驚︰既然進來了,那就開始吧,得先打開電視機對著電視機看王磊的決賽現場了吧,王磊的父親打開家裡那臺老舊電視機,居然只有影像不出聲音的!而且畫面雪花茫茫影像模模糊糊的,區長問其父,你平時如何看電視的呀?其父又拿出一個半導體收音機來,說︰看電視的同時得打開收音機,眼睛看著電視機,耳朵聽收音機裡的聲音!

第五驚︰區長大人聞其父言驚悚鄂然,掏出手機打了一個電話,片刻後一部小車送來了一臺29英吋的電視機來,可是送貨人抬著電視機上樓梯時,竟然無法轉彎,原因是樓梯太過狹窄,居然卡住電視機沒法送上樓去!情急之下送機人拆開電視機包裝,把電視機頂在頭上,屈身躬腰幾近匍匐爬樓梯,旁人前拉後托才得以送進房間!

嗟乎,當我收看電視播出至此時,立覺兩眼湧上一片模糊,心中一陣酸楚湧上心頭。

想那王磊、陳艷青,一個是劍壇俠客英雄,一個是舉壇英姿巾幗;一個稱雄世界,一個威振寰球。可是,在此之前,一個是家窮,難得吃一回紅燒肉。一個是家窮,要到少體校才能吃飽肚子!可嘆可嘆!

兩位英雄一個是二十二歲,一個是二十三歲,算來出生是在八十年代之初。少年發育生長期正是九十年代,正是三個代表賄貪鼎盛時期,何故在被代表的時期裡竟然吃不飽肚子,吃不起肉呢? ___
有網友於8月7日23時30分在「博客中國」發了這樣一篇貼子:在陳艷青進行女子舉重比賽之前,央視還請來了陳的父親--蘇州一農民。劉建宏問道:「你去無錫做什麼呢?」

陳父答道:「打工!」當時他的表情很自然,然而劉建宏的表情似乎就有些尷尬。劉又問了一個問題:「陳艷青平時都喜歡吃什麼啊?」陳父答道:「蘿蔔青菜最養人了。」劉居然沒聽明白,那局長(蘇州體育局副局長)又重複了一遍後他才若有所悟。隨後陳父便說道:「陳小的時候最喜歡吃的就是母親燒的紅燒肉。」劉居然傻乎乎地問道:「是媽媽燒的紅燒肉有絕活嗎?」陳父道:「不。是因為她小時候沒條件,很少吃到肉。」 本人的話題由此而起。每個有一定生活閱歷、對中國社會現狀有一定理解的中國人看了這段話多多少少會有點感觸。就我個人而言,感動首先來自陳父的樸實坦率,其次是中國運動員特別是那些來自農村和城市底層的運動員在奪冠道路上所經歷的種種艱辛。


如果把歷年來參加奧運會的中國選手仔細看一遍,我們會發現,舉重、柔道、摔跤、田徑、足球等這些以「力氣」見長的項目,其選手往往來自農村和城市底層;而游泳、射擊、沙灘排球等以「技巧」見長的項目,其選手則往往來自城市特別是大城市。在此屆奧運會諸多冠軍中,男子62公斤級別舉重冠軍石智勇是農民的兒子;女子雙人跳水中的李婷是農民的閨女;女子柔道選手冼東妹更是樸實無華;勞麗詩,廣東湛江某窮民的女兒……

說著說著,我們不知不覺滑入了一個更為宏大的領域:體育和經濟的互動及中國的社會現狀。對於文章開關那頭那段談話,一位網友跟帖說,「人無論從事什麼都想有個奔頭,農村的孩子機會相對少,體育很辛苦,找不到其它的生活方式、成功之道,再加上個人天賦,就練上了。就像陳艷青的父親說的那樣:祖祖輩輩務農,她練這個希望她有個出路。」是的,在特定的社會背景下,廣大農村和城市底層的孩子除了讀好書然後考上一個好大學之外幾乎沒有其他的出路。如果一個家庭家境不好再加上小孩的成績又不好,那麼把他(她)送到體訓隊是一種不錯的選擇。有媒體報導說,此次女子舉重48公斤級銀牌得主李卓的父母都已下崗,「雖然家裡有三間屋子,但也不過70多平米,家用電器也只有一台電視和一個壞掉停用的冰箱。雖然是炎炎的夏日,但母親也捨不得用女兒花錢買的風扇,為了省電。」李卓的母親說,「我們都不想讓她練,可是她自己還真是很堅強的,能吃苦,一直就堅持著練下來了。那訓練可苦了,剛開始練時就更別提了,那滿手磨的都是繭子,腿磕得又青又紫,脖子上全都禿嚕皮了」。並不是李卓瘋狂地愛上了舉重這一項目,長在窮苦人家的她肯定是為家裡著想,想早日賺錢養家。而男子舉重62公斤冠軍得主石智勇在獲得金牌後則表示「我開餐館的錢有了。」

只要家境過得去,城裡的父母大多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去練舉重、摔跤這些項目的,他們對孩子的最大期望是他們能考上重點大學,或者是走文藝這條路,成為一個明星。當農村和城市底層的家長把自己的孩子送進體訓隊的時候,城裡的父母則忙著把自己的掌上明珠送到少年宮或指導老師,練鋼琴,學舞蹈。
這就是現實。這就是社會現實和家庭文化資本擁有量在個體身上刻下的一輩子的痕跡。所以,不要對那些來自農村和城市底層的運動員在獲得冠軍時失聲痛哭不以為然。對他們來說,這枚金牌太沈重了,這枚金牌對他們和他們的家人來說太重要了。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