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時節最易犯的疾病及防護

秋季來臨,據醫院獲悉,呼吸科、內科、消化門診數量明顯增多並相對集中,夏末入秋或秋末入冬這種季節交替的時候感冒和一些「老毛病」就會特別容易復發。以呼吸科為例,來就診的患者近70%都是由於季節交替而引起慢性支氣管炎等舊病的復發,專家提醒,多事之秋夏秋之交應特別注意以下四種疾病的預防,以免舊病復發。

  當心腹瀉導致胃病復發

□□記者從各大醫院急診處瞭解到,立秋過後,又是冰箱病的高發季節。不少人因為直接食用從冰箱裡取出的飲料和食物,頻頻引發胃腸炎等急性病。

  秋季腹瀉大多數是病毒污染所致,與一般飲食不潔引起的腸炎不同。宣武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曹濤說,經過炎夏的消耗,入秋後,人體的消化功能逐漸下降,腸道抗病能力也減弱,稍有不慎,就可能發生腹瀉。由於氣候轉涼,人們的食慾隨之旺盛,使胃腸功能的負擔加重,也會導致胃病的復發。

  專家建議:預防秋季腹瀉主要是防止著涼,尤其是要防止疲勞後著涼,因為疲勞使身體免疫力下降,病毒容易乘虛而入。此類病人除了注意保暖之外,應當進行體育鍛練,改善胃腸道的血液循環,減少發病機會,注意膳食合理,少吃多餐,定時定量,戒菸禁酒,以增強胃腸的適應力。秋後也要格外注意飲食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切忌暴飲暴食,過甜、過油膩的食品會引發急性腸胃炎、膽囊炎、胰腺炎等病。

  貼心提示:「早飯一碗粥、晚飯一碗湯。」同時,大魚大肉等容易生火的食物盡量少吃,飲食結構要以清淡為主。在吃海鮮和燒烤時,一定要注意新鮮度。

  加強鍛練抵抗呼吸疾病

□□「一場秋雨一場寒」,由於秋季氣候多變,往往讓人不易適應,病毒乘虛而入,使人致病,其中最為常見的是呼吸道疾病。廣安門醫院呼吸科主任李國勤大夫指出,夏秋季節北方氣溫溫差開始增大,對於一些有慢性支氣管炎的老年人或者小孩來說,因為他們本身氣道的防禦功能較差,容易受氣候季節溫差的影響,從而引起感冒、咳嗽。而秋天,花粉過敏也容易引起支氣管哮喘。這個季節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比較多,因為溫差大,早晚比較冷,所以容易著涼,誘發氣道、氣管的毛病,咳嗽、氣喘隨之加重。

  專家建議:

  1.老年人鍛練要量力而行,可以進行散步、打太極拳等活動。此外,老年人還可以在夏秋季用涼水洗臉,循序漸進地可以增加抗寒能力,減少支氣管炎、慢性氣管炎、風濕病等慢性病發病。同時早晚冷的時候也要注意增減衣服,以免受涼。在飲食上,忌食油膩的東西,老年人要盡量戒菸,因為吸菸是引發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的重要因素。

  2.學齡前兒童的免疫功能發育不是特別健全,所以小孩對氣候比較敏感,也是易感人群。尤其是早晚天氣變化的時候,容易引起感冒。小孩的支氣管炎比較好治,主要就是防止再發作,家長要注意給孩子早晚增減衣服□飲食方面應該多吃雜糧、小米粥、米飯、饅頭、青菜、水果、雞蛋等食物,防止食物單一。

  貼心提示:保持愉快的心情,平時多笑笑,不僅能使肺活量增大,還能消除疲勞,驅除抑鬱,解除胸悶,恢復體力。

  初秋貪涼感冒上身

□□初秋時節,各地的氣溫日差都很大,所謂的「中午開空調,晚上蓋被絮」,這種氣溫的驟降,就是秋季感冒的主要誘因。平時,我們的鼻腔、口腔黏膜周圍,都附著許多各種各樣的細菌,只因為身體有一定的抵抗力,它們無機可乘,故不能危害身體。可是當我們著涼時,身體的抵抗力大大下降,病菌病毒便乘機長驅直入,侵犯人的身體,從而導致感冒等疾病。

  專家建議:當發生感冒時,既不必驚慌,也不可不當回事。應多休息、多飲白開水、多吃易消化的食物,症狀嚴重時,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一些藥物,以改善症狀,減輕痛苦。切不可濫用抗生素,只有當感冒併發咽炎、支氣管炎、肺炎時,才可在醫生指導下適當加用抗生素。

  貼心提示:預防秋季感冒,在起居方面也要有所注意。夜晚入睡時,一定要蓋上被單、毛巾被之類的被褥抵禦夜涼侵襲。另外,在感冒流行季節,房間的空氣要流通,或服一些抗病毒的藥物,另外還可以隨身帶個「鼻通」。

  寶寶易得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是由腸道病毒引起,4歲以下的寶寶容易得這種病。傳染源是患兒和健康的攜帶病毒者。

  兒科主任梁月竹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每年的夏秋之交都有發病,9月是高峰期的最後一個月,家長需要注意。寶寶患了手足口病,又是咳嗽又流口水,還不愛吃東西,嗓子裡還有一些小水泡。最典型的起病過程是中等熱度發熱(體溫在39℃以下),進而出現咽痛,幼兒表現為流口水、拒食。沒有併發症的患兒,一週左右即可痊癒。少數患兒會有神經系統症狀,併發無菌性腦膜炎和皮膚繼發感染,但極少有後遺症。

  專家建議:治療上可採用口服板藍根沖劑和多種維生素,或用抗生素、魚肝油塗抹口腔,消炎止痛。如果患兒口腔已經潰瘍,應避免咸食,否則寶寶會因為疼痛而拒絕吃東西。

  貼心提示:在流行季節,少帶寶寶去公共場所。最好的預防措施是隔離患兒,加強嬰幼兒的保健,減少傳染機會。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