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奧運團裡的官員是幹什麼的?
看奧運會,我發現有一點非常奇怪。所有獲勝的中國運動員,無一不對著鏡頭感謝領導,而在他們失敗的時候,則沒有一個領導受到埋怨。原因--那經常是中國代表團的教練和官員總結出來的--總不外乎運動員心理素質不過硬,沒把自己的位置擺對,沒有發揮出來,等等。陪綁(或者陪斬)的當然還有他們的教練:他們沒有充分估計對手的實力和水平,沒有指導好自己的弟子。那麼,在各國代表團中罕見的中國代表團中那麼一個龐大的領導班子,該負什麼樣的責任?我們至今沒有看到。已經看到的幾次代表團對新聞界的談話,都是表揚這個,批評那個,從來沒有從他們這些官員自身找找原因。這就應了很多網友的批評:運動員拿了奧運金牌,成了他們這些身居高層領導的官員的政績,是他們指導有方;運動員失敗了,卻同他們沒有任何關係。
天下哪有這麼不講道理的邏輯?只能分享榮耀卻不承擔敗責的人,有什麼資格頤指氣使地當領導?!
中國代表團的官員可能自我感覺過於良好了,他們竟然看不到他們的存在,才是一些項目失利的最大敗因。
不是嗎?除了中國,哪一個國家的體育代表團,有200多人的官員隊伍?哪一個國家會把金牌層層承包下去?這種陣勢,不僅有悖奧運精神,而且給本來就激烈萬分的體育競賽憑添了額外的緊張。面對這一切,不知道運動員要有怎樣異常堅硬的心理,才能不在乎這些官員的干擾,以「平常心」去參加比賽?
看到有些關鍵比賽之前,團領導或下到隊裡或打電話給運動員「減壓」的報導,我不禁啞然。在平常的單項國際比賽中,運動員見不到這些官員的身影,聽不到他們的指示,反而發揮得很自然,摘金多銀挺順當。偏偏在奧運會上,這些官員要體現他們的領導了,即使是撫慰,他們的出現乃至他們的存在,都給了運動員「領導很在乎這塊牌子」的心理暗示。這沒法不增加他們的壓力。
大家都說,運動員抱著「平常心」,才能以最佳狀態打好比賽。問題是,代表團的官員有沒有這種「平常心」?如果有,為什麼向各運動隊下達金牌指標?如果沒有,又何以能讓運動員心靜如常?
作為一個中國人,我的確希望在奧運會上看到國旗升起,聽到國歌奏響。但是,我更願意和運動員一起,把奧運會當成一個盛大的節日,享受奧運競賽的過程帶給我們的激動和喜悅。只要運動員在向身體極限的挑戰中「更快,更高,更強」,我們就會和他們一樣歡欣鼓舞。當今的中國,已經無須通過奧運金牌來證明自己不是「東亞病夫」。我們已經不再是一個輸不起的民族,會為了幾個奧運金牌難為自己的選手。
輸不起的,似乎是那些體育官員。奧運金牌好像不光是為國增光,也成了為他們貼金的工具。所以他們才要在奧運會上拚命表現自己。可是,事與願違的是,奧運失利項目不僅暴露了運動員、運動隊的訓練問題,更暴露出我們一些體育官員的昏聵無能和現行體育體制的一些弊端。國內很多媒體在一些項目失利後,已經指出了這些問題。
體育官員展示自己、體現他們領導的地方,應該不是在奧運賽場。試想,有幾個運動員不知道在奧運賽場上應該拚搏的?體育官員的用武之地,應該是「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為尖子選手的培養打好堅實的基礎。當初新中國的第一代領導人成立一個專門的體育部門的宗旨,就在於此。如今,我們不瞭解這個部門對這個宗旨的態度怎樣,也感受不到它與廣大老百姓的身體素質有多大關係,但是卻的確覺得它在變成一個沒有感情的金牌製造機器。
如果體育官員一定要去奧運會,那麼他們的用武之地也不是對運動員適得其反的「減壓」,而是給他們辦實事。比如,像出現裁判問題,他們應當及時交涉。美國代表團的交涉,不就為他們奪回一塊游泳金牌嗎?韓國代表團的交涉,不也讓三個體操裁判歇了菜嗎?中國運動員被裁判黑了那麼多次,代表團的官員去辦過幾回交涉?
總之,希望中國奧運代表團的官員,特別是領導,也認真反思一下,看看你們這些領導的存在,對體育運動的水平和成績,是促進還是促退?不要總拿棍子打別人。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