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子女教育經驗談---做兒子的中文老師

教兒子中文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自從兒子六歲多從新加坡來到美國起,我就下定決心要親自做兒子的中文老師。如今,這老師已做了六年有餘。

要親自教兒子中文,一方面是基於對自己學生時代中文程度的自信,相信自己在同齡人中的中文成績當算是優秀;另一方面也是想加強與兒子之間的紐帶,參與兒子的成長過程,分享他成長進步的快樂。

現在撫今追昔,倍感做兒子的中文老師這條路走得是如此艱辛,喜與憂,急與忍,甘苦共融。

首先是做兒子的中文老師得練就出耐磨功。學習任何語言都不是短時間就可以做到說聽讀寫樣樣精通,尤其是在一個並不完善的語言環境中。每天學一點,堅持每天學,就會不斷進步,並避免間斷性學習造成的易忘性,是我至始而終的信念。這六年來,兒子放學回家後,學中文是我盯著他的「頭等大事」。對一個正在成長中的孩子來說,長期堅持學一項非學校課目,尤其是在家中,難免出現很多情緒上的波動。其間,多少次我要苦口婆心地闡述學中文的意義,要口吻堅定地勸降意欲罷課的兒子,高度警覺地洞察兒子唸書或做練習時有意無意的疏漏。這樣天天和兒子「磨」在一起,「耗」在一起,一方面督促了兒子的中文學習,另一方面,我也可從他的情緒波動中捎帶地發現他學校學習的心態變化,適時地或給予鼓勵,或給予警告。

其次,做兒子的老師還得為他建立激勵機制。初學中文時,兒子的英文程度還遠低於中文。因此,他學中文時心理樂於接受和親近,進步也很快。隨著兒子在純英文環境中的英文程度大幅度提高,中文漸漸對他失去了魅力。除了和我們用中文交流聽說外,他還做不到自如地念中文報刊與書籍,但英文卻可以幫助他獲得所有的外部資訊,看電視、社會交往、讀書乃至寫作。他學中文的積極性一落千丈,牴觸情緒不斷滋生。雖然我們一再強調他的血緣文化背景,學中文對他未來發展的好處,但是孩子的理性並不如成年人,理解三分鐘後,就又回到了現實的需求中。為此,我們採取了獎勵措施:在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後,給予零花錢獎勵,讓他可以用此錢計畫購買他所需要或喜歡的東西,如玩具、寵物、寵物生活用品食物等。這樣他學習就有了較明確的短期目標,學中文相對變得會主動積極一些。

最後,做兒子的中文老師,還不得拘泥於正規的學校教學模式,得不斷地依據兒子能力與興趣的變化,調整教學內容。開始教兒子中文入門時,我沒有用正規教材,而是用兒子幼時熟悉的兒歌,以及編寫常用的語句讓兒子體驗中文讀寫的好處。後來採用了大陸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五年制教材,用了四冊後,改用本地流行的暨南大學編寫的中文課本。學完八冊後,又嫌該書程度太淺,換回到人教社課本。去年因考慮到該書課文內容與這裡的文化需求差距太大,生硬地學課文又不易營造一種語言文化氣氛,便改為讓兒子讀中外名著。現在,兒子已讀完了10多本中文小說、散文集,網上中文新聞也能基本流暢地誦讀了。在進度上,我也根據兒子的能力與當天功課的多少不斷調整他的進步步伐。學課本最快時,他兩天可學四課,慢時一週一課。讀書最快時一天可讀二三十頁,慢時三四頁。

幾年努力下來,我發現,幫助孩子學好中文,其實家長中文程度高低不是很重要,關鍵是要考驗我們自己有沒有毅力。


文學城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