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義:環境問題的現行經濟模式之禍

據《中國青年報》近日報導,中國有一半以上的城市沒有污水處理廠,即使是有污水處理廠的城市,也有相當一部分排水管網沒跟上,污水流不到污水廠。 說這番話的是潘岳,他還強調,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以年均5%的速度遞增,已超過工業污水排放量。

他的話音未落,北京就在一場大雨下出現了城市少見的水漫金山現象。必須指明的事,這場雨並非突如其來,天氣預報早就做出了預測。而且連續幾天的陰雨天氣也早給這個城市的排水問題提出了警告。一些媒體也在此前走訪過市政有關部門。當時媒體得到的答覆是一切不僅正常,而且有效率。比如,北京交通臺的一欄節目中,就有有關人員就城市排水救急措施進行了詳細的介紹,說一旦遇到緊急情況,會有隊伍就近迅速到達云云。但實際更如大家所看到的,北京交通主幹道水淹七軍的事不僅成了中國新聞,而且成了國際新聞。

這樣的兩件事說明瞭什麼。

只要把後一件事作為前一件事的背景,你就不難理解中國環境問題的根源: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大興土木的過程中,不僅很少考慮環境問題,而且連基本的市政基礎設施都不給予足夠的重視。反過來說,就連排污都入不了地方政府的法眼,在他們的日程上都是可有可無的小事,何況治污?

所以,潘岳面臨的問題,不僅是「污水流不到污水廠」,甚至是污水流到哪兒地方官員們根本就不關心。所以,他應該再檢測查一下那個5%的數據,因為那可能是依據市政排污系統的運轉得出的,而在北京這樣的城市,有多少比例的污水通過了這個管網呢?共和國的首都如此,其他地方就可想而知了。

由此,我們也就可以毫不猶豫地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中國的環境問題要想解決,不啻於重新砌造中國經濟大廈的地基,甚至需要對現行經濟模式進行顛覆性的改革,其艱鉅程序說什麼都不過分。希望像潘岳這樣致力於中國環保事業的官員們,能充分認識到這個問題的艱鉅性,要拿出比以前面對的那些困難時更加勇決的勇氣和膽識,才可能為中國環境的解決撕開一道縫隙。筆者相信,在所有人都批評中國問題的惡性循環並陷入一種無望時,只要能讓人們看到一點兒希望,一種新途徑的現實之門,中國的環境問題就好解決了。(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