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2005年中國男子娶妻困難開始呈現

 2004-07-12 03:3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出生性別比偏高一直是我國近年來關注度較高的社會問題,而且目前這一現象正從沿海部分省份向全國蔓延。國家計生委近日表示,要採取措施和對策遏制性別比繼續增高的趨勢。

廣州日報報導,在此背景下,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正在進行當中的《中國出生性別比偏高對策研究》研究課題尤顯重要。昨天,本報記者採訪了負責這一課題的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解振明,他認為,對「出生性別比偏高」通常是「3000萬光棍找不到老婆」的表面解讀,實際上仍然關注的是男性,而掩蓋了目前仍存在的重男輕女思想、嚴重損害女性權益的事實。從2005年開始,性別比偏高造成眾多婚齡男性找不到老婆的後果將開始逐漸顯現出來

現狀:從沿海向中西東部蔓延

記者:目前,我國出生性別比偏高的現實情況如何?哪些地區情況較為嚴重?

解振明:目前出生性別比在全國範圍內普遍偏高,上世紀90年代偏高還只是部分沿海省份,現在已由沿海蔓延到中部、西部、東部。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發現,我國人口出生性別比已高達119,海南和廣東是全國出生性別比最高的兩個省份,廣東的性別比高達130以上。西部的新疆、西藏、青海、雲南等少數民族地區相對來說情況較好,原因是這些民族有很好的傳統,不重男輕女,甚至像西藏地區就有喜歡女孩的傳統,而且如B超等技術在當地不普及。如果只是個別省份出現出生性別比高,到了婚育年齡的男性可以通過從別的省份移民來解決,但是現在全國都面臨這個問題就很難辦了。

廣東近幾年經濟雖然發展上去了,但像出生性別比這樣的社會問題沒有得到重視,包括現在對男女平等的宣傳教育,以及相關法律政策都應當進行有意識的調整等。

後果:男性多造成婚姻擠壓

記者:我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結果公布後,很多媒體報導「3000萬光棍找不到老婆」,真實情況是否如此?

解振明:國家現在非常重視出生性別比偏高的問題,因為這也反映了婦女權益的問題。在查出胎兒是女孩時,不想要的父母就把她給流產了,有的女孩出生後得不到很好的照顧,女孩的死亡率比男孩高。媒體炒作「3000萬光棍找不到對象」,實際上關注的對象還是男性,仍然是以男性為中心。有些女性生了女孩,父母、鄰居等周圍的人還會歧視她們。所以,應當從婦女權益的角度去關愛女性,從生理、心理、工作和生活上關心照顧女性。

出生性別比偏高造成的後果,專家們預測會造成婚姻擠壓。因為男性越來越多,找結婚對象時年齡相當的女性不夠,就向低年齡女性人群中找,擠壓到一定程度,就要向別的地區發展,造成婚姻流動,進而造成流動地區的男性找不到結婚對象。這就是「3000萬光棍」形成的原因,而3000萬的數字是經過研究測算估計出來的。

儘管實際的後果還要若干年後才能顯現出來,但2005年以後,1985年出生的那批孩子進入婚齡,就慢慢會形成對婚姻的擠壓。究竟會對社會、對經濟產生多大的影響,目前無法下定論,可能中國的情況將會為全球在這方面的研究提供首個案例。

原因:重男輕女是禍根

記者:目前,造成出生性別比高的原因是什麼?國家對此是否採取了措施?

解振明:研究發現,出生性別比偏高有三個原因,一是棄嬰現象導致一般福利院女孩多。二是1985年以後B超普及,有些人查出是女孩後不想要的就做人工流產、引產。現在除了B超也可抽取孕婦的羊水進行化驗,通過查看染色體判斷胎兒的性別,這種方法準確率很高,也不傷害身體,但因為成本高目前還不是很普及,一般只在生殖健康研究的單位可以做,如果以後一旦成本降低,有的老百姓也許就會選擇這種方法來鑑定胎兒性別。所以,國家對B超進行管理也應該對其他的技術進行管理。

還有就是出生的漏報、瞞報和錯報。

我們《中國出生性別比偏高對策研究》課題偏重於干預研究,直接干預就是控制B超和人流,間接干預就是宣傳教育,如果直接干預的好當年比例就可以降下來一部分。

借鑒:嚴格執法降低性別比

記者:其他國家是否也存在偏高的情況,他們採取了什麼應對措施?

解振明:出生性別比偏高不僅僅是中國一個國家的問題。

韓國在上世紀90年代初的時候和中國一樣,出生性別比達到114,但現在已經降下來了。主要措施就是嚴格執行法律法規,先對醫生進行培訓,明確規定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如果違法終身不得行醫,罰款額度也很高。

印度現在的情況也不好,從目前趨勢來看它以後可能會比中國還要嚴重,因為印度婦女地位低,重男輕女的觀念更嚴重。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